《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新托马斯主义之三:吉尔松
相关推荐
-
西方美学史|欧洲中世纪美学
中世纪集市 欧洲中世纪美学 所谓欧洲中世纪,一般是指从西罗马帝国衰败的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为止的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阶段.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 ...
-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回流——托马斯主义的崛起
一.奥古斯丁主义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经历了数百年的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斗争,最终以吸收融合古希腊哲学思想.并挤占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主体地位而告终. 到了罗马帝国中后期,占据了主流思想地位的基督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三:地域特征与思想体系
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三:地域特征与思想体系 两个区域:一是英伦三岛:一是西欧大陆. 两个系统:一是英国的经验主义:一是大陆的唯理主义.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感觉经验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新托马斯主义之四:波亨斯基
基督教新托马斯主义之四:波亨斯基 约瑟夫.波亨斯基(1902- ),瑞士人,原籍波兰.早年毕业于波滋南大学经济专业,后到瑞士弗赖堡大学专攻哲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往罗马安哲利岗神学院研究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新托马斯主义之五:泰依亚
基督教新托马斯主义之五:泰依亚 泰依亚.德.夏尔丹(1881-1955),法国神父和考古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天主教家庭,早年就学于教会学校,获哲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899年加入耶稣会,成为神职人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四: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13世纪,是罗马教会最强盛的时代.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 年在位)曾宣称自己是基督的代理人,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的确,在13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13世纪,德国皇帝兼领西西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里他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罗伊主义反对基督教正统神学.弗里德里希本人具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五:新怀疑主义 古罗马时期出现的新怀疑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怀疑论的继续和发展.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希腊时期爱利斯的皮浪(约公元前367-前270 年),所以怀疑主义也被称作皮浪主义. 皮浪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古罗马哲学之六: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不是简单地复活柏拉图主义,而是以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神秘主义思想为基础,吸取了斯多亚派.怀疑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同时揉合东方宗教的某些教义构成的一种神秘主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教父哲学之一: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上帝(即" 天主")和救世主(上帝之子)的宗教."救世主" 按古希腊语的译法,叫做"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