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干会写材料纪实

〓 第 1613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年冬季场收即将结束的当口,公社就会给我们班下达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三干会写材料。主要是写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写在农业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二是写农业战线上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

当年在每个生产队里都有榜样,都有先进个人。这些模范人物都是每个生产队的骄傲,为了树立榜样典型,每年场收结束前,公社就给各个大队下达了任务。要求每个生产队评选出一到两名劳模,让他们参加公社的三干会。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还要上报县里,参加群英会、四干会。公社还要求每个大队推荐一到两个先进集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先锋带头作用,写好他们的突出事迹,以便发扬光大,起到典型引路的良好作用。可见,公社的决策者们是具有远见卓实的。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曾记得一次,公社党委委派党委秘书与赛乌素中学的校长联系,并且与我们的班主任座谈,最后决定让我们全班同学分赴全公社五十多个生产队,进行实地采访,并且收集素材,写出模范个人和先进典型集的模范事迹和先进事迹。要求我们人人深入生产队,通过采访当事人,了解实际情况。实地观察,以丰富写作材料,为更好完成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深入生产队写模范个人事迹的。这一次是深入到公社附近的七大顷大队所辖的生产队二录村,去写先进个人材料的。主要是对为全公社树立的模范队长的先进事迹写文撰稿。

大概是一九七四初冬的一天,这一天,令我终身难忘……

我与同村的一位同学步行来到了二录村。天气将近晌午,我们咨询了村边的一位老人,弄清了生产队的办公住地。虽然是初冬,却是温暖如春。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没有一丝寒冷的感觉。

按照那位老人的指点,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二录村生产队的办公住地点。我们推门进去,室内有两位干部。经过交谈,得知一位是公社下乡的干部王家安同志,另一位便是生产队的队长,他们两人都住在这里。

队长姓陈,名叫陈瑞,家住平川地,调任该村当了生产队长。当年,老人家已有五十上下的年纪。他身材高大魁梧,精神矍铄。云盘大脸紫赯色,浓眉大眼前额宽。他话语不多却干脆,声音响亮如洪钟。让人看起来十分忠厚、老练。

undefined
公社下乡干部是原来邮局里的一位主任,当时大概已调任公社任了职。当年全公社干部下乡的居多,他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身材中等偏上,浓眉大眼,满脸络腮鬍子,笑容满面。说话幽默有趣逗人乐,让人听了以后,眉开眼笑,笑声不断。他说一不到二,掷地有声有担当。他作风干练,不怕困难。经常与社员们一起,奋战在第一线。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他的协助指导下,二录村的模样大改变。陈瑞队长也被树立为全公社的模范队长,也成为五十多位队长的榜样。陈瑞队长的成绩,也有下乡干部老王同志的一半。

陈瑞队长,是全公社的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是队长中的骄子、楷模。自从他调任二录村以后,二年来,把原来后进的二录村,改变为全公社的先进典型。他的付出和辛劳,他的优异成绩,是令人敬佩的。他原来是平川地生产队的一名队长,几年来,他和平川地社员们一道,摸爬滚打,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把个平川地打造成了全公社的先进典型。平川地的社员们分红最高,每一个工,分红一块二三。人均口粮480斤,全公社最高。他带领广大社员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打井开渠,兴修水利,跃居全公社第一。为此,大队和公社决定,把陈瑞同志调到了二录村生产队当了队长,让他为了改变二录村生产队的落后面貌,作出贡献。

我们俩进到了生产队的办公室以后,发现下乡干部老王和陈瑞队长就住在办公室里。老王正在调拌凉菜,陈瑞队长正在做午饭。什么饭?紧急集合,锅底转——拿糕饭。

这可是我和同村同学最喜欢吃的好饭呀!农村里长人们,为了方便快捷却又耐饿,经常吃这样的饭食。就是在现在,城里有的饭店也经销这种乡村美食。能够吃到这种饭食,真有一种乡愁难以忘怀的感觉呀!

我们在两位领导的热情而真诚地劝说下,与他们俩共进了这顿午餐。公社干部老王调拌的凉菜很有特色,芳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油炸辣椒炸葱花,陈醋拌上捣蒜瓣,生挼白菜土豆丝儿,大葱香菜往里拌。少许酱油少许醋,少放味精适量盐。陈瑞队长拿手饭,锅底旋转拿糕饭。莜面搅水均匀拌,少许山粉掺里面。慢火温火煮着看,搅动拿糕锅底转。香气扑鼻动锅铲,一盆拿糕桌上端。有人要问,两个人却做了那么多的饭?

原来是公社通知了大队,大队告知了生产队,让他们多做两个人的饭。

四个人个个吃得满头汗,肚圆了方才放下筷子与碗。四人都是好饭量,拿糕只剩下一小块儿。

吃罢了饭,喝完水,稍微缓了一缓,我们就与陈瑞队长开始了采访交谈。

我们同学俩密切协作分了工,一个咨询一个记,耐心倾听队长介绍清:自从调来二录村,身先士卒下苦功。长年不回家,与社员一起摸爬滚打互交心。调动起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抗严寒战风雪,抗洪防汛战酷暑。人心齐,泰山移。长计划,短安排,作风正派把头带。一年四季身不闲,夜以继日抓生产。冬天打井带头干,担沙垫碱走在前。各项工作巧安排,社员紧跟不掉队。

三九磙地防蒸发,家家户户积肥多。
顶凌耙耱走在前,锹铲小麦谷雨前。

undefined
春天拦河畜水源,努力扩大水浇田。春种春播讲科学,丰产坑山药种得多。夏锄来个总动员,沤制绿肥不停闲。抗洪防汛战酷暑,修渠固坝保安全。三秋工作抓得严,颗粒归仓夺高产。农闲时间永不闲,兴修水利建农田。男女老少齐参战,红旗招展跃进歌。

采访结束说再见,二位领导笑开颜。
完成使命回校园,进入教室重编写。
完成使命交了卷,一身轻松出校园。
金色阳光洒田野,一路欢笑一路歌。

忆当年,夕阳西下,同学少年无忧虑,欢天喜地回家去。看今朝,年逾花甲正青春。壮心不已,夕阳更红。

(0)

相关推荐

  • 王 健:​那片不变的土地(短篇小说)

    内容提要:本文以三个回乡青年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反映了1978年四川东部(现重庆地区)农村农民的生活,揭示了农村进行改革的必然性. 那片不变的土地(短篇小说) 文/王 健   (一) "黄大 ...

  • 鸿门宴专家亲历鸿门宴

    鸿门宴专家亲历鸿门宴 菜九段 鸿门宴是灭秦后刘邦到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项羽驻地参加的一次宴会,因为过程因为过程充满加害因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新塬大牧官岔记忆 || 作者 辛俊烈

    新塬大牧官岔记忆 作者  |  辛俊烈 作者辛俊烈,中学一级教师,现退休居平川区.喜欢写作,有作品在<白银文学>和<陇上风情><平川在线><天南地北会宁人&g ...

  • 王兴禄‖王队长的事迹一直鼓励着我

    王队长的事迹一直鼓励着我 文/王兴禄 王美土,原江西省广丰县洋口公社洋江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人长得不高不低,结实精干,方脸大眼睛,做事雷厉风行.1976年"双抢"期间,为 ...

  • 花善祥 | 小纪马家人09:马桂年

    马桂年:十五年青春献纪东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曾献铎: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作者 |   曾献铎 ...

  •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雪岸 在公社化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除了公社的司务长.炊事员和留守办公室人员之外,无论你具体从事什么业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要配合抓好中心工作 ...

  • [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十三)

    政治队长(十三) 我接到通知后,和叶家村大队民兵副排长交接了工作,马上回宿舍收拾行李.打好背包后立刻出发,工程指挥部有去开原的拖拉机,搭便车来到了开原长途汽车站:正好赶上下午一点开原到八棵树的公共汽车 ...

  • 回忆录〔远去的生产队〕 有些东西远去...

    回忆录[远去的生产队] 有些东西远去了,可他还在心里.有些经历很久了,可他还在梦里.生产队自1982年解体,已经三十九年了,可现在想起来仍然如昨,十分清晰,那是一代人走过的一段风雨历程,那是一代人度过 ...

  • 追寻远去的记忆(67)七年不搞决算分配的生产队

    追寻远去的记忆(67)七年不搞决算分配的生产队 七年不搞决算分配的生产队 雪岸 春节后,公社的工作迅速走上正轨.一九七三年三月中旬的一天,谢阜康书记找到我说:"山明七队社员多次反映,他们生产 ...

  • 高宗义:生产队开会(历尽苦难的母亲20)

    20.生产队开会 (母亲和她的三个女儿) 很清楚记的,1972年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准备访华.大队安排驻队干部井槐到我们生产队召开会议,宣讲上级政策精神,要求把日首相访华的事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

  • 【灵璧故事】挣“工分”

     挣"工分" 文/同龄人       人们都知道"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很多人不知道"分.分.分,是社员的命根",只有接近五十岁及其以 ...

  • 富平定国村纪事(四)食堂解散了,枣红马下了骡驹···

    (纪实文学)      富平定国村纪事-- (四)食堂解散了,枣红马下了骡驹···                                                       王中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