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上色彩照 悠扬婉转的吆喝美如天籁
相关推荐
-
【旧岁月,旧物什】陈旭东||吆喝声声故乡情
吆喝声声故乡情 陈旭东 "磨--剪--子来--戗--菜--刀--"一声悠长的乡音从楼下传来,顿感儿时飘荡在老家大街小巷的吆喝声仿佛又在脑海中响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家那一带, ...
-
“冰棍儿,3分、5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来自网络 冰棍雪糕 大庆小芳;江水 (本文载于2020年5月14日<中国电视报>) "冰 ...
-
中条山异闻录9走街串巷卖货郎
中条山异闻录9走街串巷卖货郎 中条山客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生产力落后,居民收入低,交通也不方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基本上很低.因而造就了一个特殊行业--卖货郎,卖货郎就是肩挑两个特制木箱,上面摆放些 ...
-
民国时北京热闹非凡的白塔寺庙会上色彩照 迤逦数里仕女云集
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学名叫做妙应寺,因寺中有建于元代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覆钵寺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它建于辽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也是北京城内民国年间还存在并又确认的最早寺庙. 悠久 ...
-
民国时京剧女伶的素颜上色彩照 旗袍包裹下的东方气质
女伶,通常指的是过去那些卖艺不卖身的专业戏曲艺人.但在旧社会,因为艺人身份低贱,却很少有女伶能做到卖艺不卖身,更多的则是声色兼营,在艰难的社会中委曲求全,混口饭吃. 大多数的女伶都来自贫困和家道中落的 ...
-
民国时老北京小吃摊的上色彩照 大名鼎鼎的爆肚冯原来是个帅小伙
在以前老北京,稍微有点钱的人可以下馆子,而更多的行走商贩,车夫劳力却每天忙碌,对于吃食无非以填饱肚子为主,因此对于吃的要求比较简单.所有为了满足普通下层百姓的需要,在店铺以外,老北京劳动力集中的市场和 ...
-
民国时老北京下馆子的上色彩照 眼镜大叔教你吃烤肉的正确姿势
民国时,作为普通的北京市民一日三餐都极为普通,品种也很单一.吃的无外乎就是米面杂粮和蔬菜,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还会不时的加一点肉菜.腌菜和米酒之类. 对于生活不太窘迫的人们,还是会三不五时的下馆子去打打牙 ...
-
民国时老北京夏日消暑饮品 吃冰棍喝汽水 还有最爱的酸梅汤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现在的人们在街头大多会选择汽水.冰棍.冰淇淋.酸梅汤等来进行消暑解渴.其实在差不多100年前的北京,人们便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方式度过满头大汗的夏天.
-
民国时老北京中元节盛况:放荷灯烧法船 张学良北海公园追悼将士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七月半",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鬼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在这一天按照传统每家每户都要烧纸钱,烧冥包,放荷花灯,烧法船,追忆逝者,纪念祖先. 那么,在过去老北京中 ...
-
民国时老北京的消暑方式 吃冰棍喝汽水 最爱的还是酸梅汤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现在的人们在街头大多会选择汽水.冰棍.冰淇淋.酸梅汤等来进行消暑解渴.其实在差不多100年前的北京,人们便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方式度过满头大汗的夏天. 在1930年7月7日的<大 ...
-
民国时老北京庙会上的高科技 中国最早的发烧友1分5厘听个响
庙会,是过去中国城乡特有的一种集市形式. 它在人们祭祀神灵的同时,商贩在庙门外广场摆摊设点,民间艺人也在这里撂地表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庙会. 到了后来,庙会对于许多人来说祭祀神灵的意义已经降低,更多的 ...
-
看看民国时老北京孩子们手里的玩具 现在的孩子简直太幸福了
现在的孩子家里玩具成堆,许多玩具甚至玩都没玩便扔在了墙脚和玩具箱中,许多家庭孩子手里更是人手一块平板电脑.那么民国时期北京城里的孩子又玩些什么呢? 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在为吃饭的问题发愁,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