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第一次干农活的尴尬

(0)

相关推荐

  • 故乡的炊烟(许梅坤散文三章)

    故乡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聆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那是一段融入记忆最初的岁月……

    编者按: 百读不厌的知青故事,有一千个知青就有一千个知青故事.有"3000万知青"的说法,那就应该有"3000万知青故事"吧. 粗粗看完稿件,已是凌晨2点,虽然 ...

  • 知青回忆: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高大的剑杆杨树,整齐.端直耸立在宽阔的柏油路旁.一行行茁壮,枝繁叶茂.沿着林荫遮蔽的这条平坦大道,就来到了山川秀美的枣园村. 阳春季节,从农田基建工地收工回来,我接到公社的招工通知,被录取到西安铁路局 ...

  • 知青那段日子

    知青那段日子 作者 弘毅秋实 知青年代虽已成为历史,但知青生活在我们这代人的头脑中,已成为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50年前的8月8日,我从城镇下到农村当知青,这是我记忆犹新的一段人生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有 ...

  • 曾献铎: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作者 |   曾献铎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中国梦•家风美”征文比赛:46号作品】黄杜娟||第一次回老家干农活

    第一次回老家干农活 春光小学五(3)班    黄杜娟     我和你说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吧!那是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吧!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对呀!"六一"儿 ...

  • 知青往事:陕北插队干了一件糊涂事,他说自己辜负了她,难以释怀

    人这一辈子总有几件后悔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唯独没有"后悔药",有些事情时间长了,也就释怀了,可是有些事情即便过去了几十年,可是一直也无法忘怀. 宋东来爷爷今年73岁了,老 ...

  • 大叔为解闷养十多只金毛,训练的个个会干农活,成村里红狗

    宾哥讲元朝关注2021-05-01 12:46 广告6人以下小班制教学!英语培训vip在线英语,为您量身定制课程.任大叔是东营广饶大码头镇人,他平时工作挺忙,但业余时间有个爱好就是养金毛狗狗,不是一只 ...

  • 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娶了大自己五岁的寡妇被嘲笑,他却语出惊人

    上海知青刘建江曾在东北边陲插队落户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他才和他爱人一起返回了上海生活.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刘建江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段青葱时光. 今日头条智能配图 刘建 ...

  • 帝王干农活:雍正耕织图

    <雍正耕织图>也称<胤禛耕织图册>,是康熙朝四王爷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在即位之前,在潜邸命宫廷画师绘制的.这是以康熙年间刻板印制的<耕织图>为 ...

  • 老人在家庭农场干农活时昏倒去世,农场需要赔偿吗?

    扬子晚报网5月2日讯(通讯员 魏静 记者 高峰)一位老人在泗洪某家庭农场负责做饭.杂活,上下班没有固定时间,工资按天结算.后老人在干农活时昏倒,抢救无效去世.老人亲属认为,老人和农场存在劳动关系,法院 ...

  • 知青往事:看不到希望她嫁给了陕北农民,坚守十二年他走出困境

    1969年1月19日,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吴成国和数百名北京知青一起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艰苦历程. 1月23日下午,吴成国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 ...

  • 老奶奶下地干农活,橘猫也要跟着一起去,一趴下就压倒一片葱啊!

    养了只比较黏人的猫咪,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可能你在家里的时候,它们随时随地都要在你的身边,就算是睡觉,也要守在你的身边不愿离去.当你在工作的时候,调皮的它们可能还会干扰你呢,就想要你陪它们玩. 就有 ...

  • 中国最美女知青,第一次看到,太美了!

    -- 以下是正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