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杂病》消瘅

(0)

相关推荐

  • 张从正对糖尿病的论述与阐微

    一.张从正简介: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现河南省兰考县人,金元四大家之首,攻邪派鼻祖,宗于<黄帝内经>,师从刘完素,尊古而不泥古,独创发挥" ...

  • 中医认为六气化生万物,糖尿病对应也有六种类型!

    太阳寒水 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 -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唯六味及加减八味丸,随病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白虎.承气.皆非所治也."盖不能食者 ...

  • 《张氏医通》消瘅

    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 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 瘅成为消中.心移热于肺.传 ...

  • 《张氏医通》消瘅门

    文蛤散(玉函) 治渴欲饮水不止. 川文蛤(即蛤蜊中一种.壳浓色苍而滑者.火 用) 上一味.杵为散.沸汤服方寸匙.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五苓散(方祖)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谓胃承气汤(小承气汤 ...

  • 《张氏医通》黄瘅(目黄)

    经云.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溺黄赤安卧者.曰黄瘅.食已如饥者.曰胃瘅.目黄曰黄瘅. 金匮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

  • 《张氏医通》黄瘅

    夫人身之神.贵于脏而默用.见于外则内虚也.其证皆由脾气有亏.运化失职.湿热留于肌肤.发而为瘅.钱仲阳所谓身痛背强.二便涩滞.遍身面目爪甲皆黄.小便褐色是也.治法.宜固脾为先.如专用克伐宽中淡泄利水之药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

  •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 ...

  • 张氏医通益仁堂中医馆发展史

    <张氏医通>清·张璐,刊于1695年 简介 <张氏医通>十六卷,内容包括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此书所引的医学文献,上自<灵><素>下迄清初,达一百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