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他的品行;长期不改父亲的行事之道,可说他很尽孝。

赏析

这是一则关于“孝道”的语录。
孝道,是孔子礼治社会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重要的一部分。
遵守了父子之道、夫妻之道,继而遵守君臣之道,那么天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乱臣贼子,弑君篡位了。
在孔子眼中,孝道成为一个人忠诚可信的度量衡。所以,汉代有“举孝廉”之类推荐做官的做法。这也是孝道本身对于一个人的素养的重要体现。
父亲在世时,有人管着,孩子一般不敢胡作非为,学习还算认真规矩,这时候就要观察他的志向。
父亲去世后,没有人管了,孩子的胆子也大了,自由度也高了,做事是不是没有顾忌,行为是不是荒诞无稽,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来了。
如果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仍然和父亲在世时候一样,有志向,崇礼节,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尽孝。
因为孩子没礼貌,往往挨骂的是父母家教不行。
与有孝道的人交往,可靠、放心;与不孝道的人交往,随时有可能遭遇背叛。
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孝不孝顺,可以作为是否与之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如今的“孝道”有了新的含义,并不要求孩子一味地听从父母。而是注重满足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规劝父母不正确的行为,做到从内心孝顺父母,为父母着想,同时不要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