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3句话,便道透了3种人生境界,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
相关推荐
-
处世智慧:一半君子,一半小人。看半个圣人曾国藩的“一半”之道
原创洪门三少2021-03-24 20:41:37 说到曾国藩大家会想他的到什么了? 可能会想到曾国藩家书,想到他的治军有方阅人有道,那么我们说要学习曾国藩,并不是依葫芦画瓢去模仿他,而是要从他的生活 ...
-
甲辰.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2.甲辰.【《论语》学而时习之】
02 - <论语>学而时习之 这里面是分境界的,如果不把孔子境界弄清楚,包括<论语>就看不懂的.比如说<论语>的第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
-
【第68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章》“仁者安仁”与“知者利仁”有何区别?
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章>"仁者安仁"与"知者利仁"有何区别?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
论语与我(一)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的古字字义是没有虚意的,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暗含着节奏韵律来表达语意态 ...
-
国学大师钱穆:《论语》开篇三句话,浓缩了孔子毕生为学的经历!
大凡中国的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论语>开篇这三句话的: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30
雍也第六 三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尧舜其犹病诸(3)!夫仁者(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
-
论语:好勇疾贫(8-10)
民众如果长期居于穷困地位,必定心生不安,还会犯上作乱.但是,对于那些不仁之人,不能逼迫得太过厉害,不然也会生乱.这都将影响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
-
【第1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章》《论语》开篇为什么要从学习谈起?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章><论语>开篇为什么要从学习谈起?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音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音yùn),不亦 ...
-
《论语》开篇三句话,或许你从来就没懂
《论语》开篇三句话,或许你从来就没懂
-
《论语》开篇3句话,原来是人生的三种大境界
华哥读报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读史 开卷有益,益处何在? 孔夫子告诉我们: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为的是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不是为了在人前卖弄. 读<论语>,最重要的是 ...
-
《论语》开篇三句话,启迪人生的三把钥匙
人的一生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 人生又很复杂,复杂得只有经历了所有岁月,才能活得通透自在. <论语>开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论语》开篇三句话,我们居然误解了这么久?
不论<论语>还是<道德经>,又或者其它诸多经典,它们的开篇,绝对是一整本书的书眼,是整本书的开明宗义,如果开篇部分理解错误,那对整本书的理解就会存在偏差. 论语开篇前三句话:子 ...
-
《论语》开篇三句话被误读千年,皆源于对“朋”字的错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三句话.三句话看似平常,但大量事例告诉我们,越是"平常&quo ...
-
《论语》10句话,教你认清身边的小人
有一首歌曾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惠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我们渴望看清楚这个世界,我们更渴望看清楚身边的朋友. <论语>的10句话,告诉你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教你认清身 ...
-
三句话讲透帝王之术的精髓
很多管理者,在职场之中尽管为人非常精明,做事也很干练,但常常在背后为同事所诟病,下属也通常"敬而远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领会领导艺术的奥妙,没有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