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白虎汤

栀子豉汤《伤寒论》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效:清宣郁热。

主治:热郁胸膈证。

现代:食管炎、胆囊炎、胃炎、神经官能症等。

陈念祖:“余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时而吐,要之吐与不吐,皆药力胜病之效也。其不吐者,所过者化,即雨露之用;一服即吐者,战则必胜,即雷霆之用也。方非吐剂,而病间有因吐愈者,所以为方之神妙。”(《长沙方歌括》)

汤头:栀子豉汤治懊恼,郁烦不眠此方好;前证兼呕加生姜,若是少气加姜枣。

附: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切)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白虎汤《伤寒论》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现代运用:感冒高烧不退、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男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等。

柯琴:“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热烁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在胃,外主肌肉,虽有热而未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生胃火,寒星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与中宫,且能土中泄火,作甘稼穑,寒剂得之缓其寒,苦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皆得留连于味也,得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附: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冫禀)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陈嘉谟·《本草蒙筌》·知母·谟按:东垣云:仲景用此为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盖烦者肺,燥者肾,以石膏为君,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燥。缓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也。

汤头: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0)

相关推荐

  • 第五节:里热证证治、栀子豉汤证及其它汤证的学习要点

    本期掌握热证的证治要点.熟悉经方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厚朴汤方.栀子干姜汤方.麻杏石甘汤证.白虎汤证及白虎加人参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黄芩汤方等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里热 ...

  • 舌胖考虑太阴里虚,予栀子厚朴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心烦腹满,不能平卧,失眠,正合"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舌胖考虑太阴里虚 ...

  • 老司机手心汗出怎么了?

    我的好朋友2018年5月2日来找我.寒暄过后,皱眉说到:"手心汗出严重,有好法没有?" 好友他是一个销售经理,经常外出跑路,手脚心出汗严重,因为经常开车,握不住方向盘,很危险,也很 ...

  • 伤寒腹满卧起不安

    A.栀子鼓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栀子厚朴汤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正确答案:D

  • 白虎汤研究

    从术的层面上.中西汇通的角度解析白虎汤.‧白虎汤是阳明经证,核心反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病理特征是炎症反应.‧局部的炎症反应是红肿热疼,代表方栀子汤: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干姜汤. ...

  • 原味伤寒论40:阳明里热证,白虎汤、栀子豉汤、承气汤辨别来用

    原味伤寒论,中医二羊原创,100天学习伤寒论.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继续读伤寒论,今天学的条文中,有一则白虎汤条文困惑,不能理解.暂时结合前后文来理解.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 ...

  • 栀子豉汤致吐机理

    中医书友会第278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栀子豉汤方后注有"得吐者,止后服",然栀子豉汤并非"吐剂",其"吐"否与郁的程度和 ...

  • 汤液经法图系列(5): 三黄泻心汤与栀子豉汤

    前几期我们讲了汤液经法图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即:汤液经法图是通过五脏虚实认识疾病,通过五味补泻治疗疾病.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举了一个最经典的方子,桂枝汤,这是一个肝木病证的治疗 ...

  • 栀子豉汤,是清心包经郁热的专用方剂,可以...

    栀子豉汤,是清心包经郁热的专用方剂,可以治疗心烦失眠等诸症:然而若是心包经的虚损,则使用百合地黄汤更加合适:而栀子豉汤+百合地黄汤,则是既清又补,必然是心包经郁热明显.虚损亦明显.

  • 宣透郁热好搭档——栀子豉汤合升降散

    杏林明医 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 9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治热病,上下分消.宣散郁热:腹诊特点:剑突下压痛伴有脐上痛. 栀子豉汤合升降散案 段 ...

  • 绍奇谈医:清热除烦的栀子豉汤

    编者按: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由栀子和豆豉两味药组成,治疗"虚烦不得眠":"胸中窒"."心中结痛":烦甚则"反复颠倒 ...

  • 日本汉方名医解读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作者:矢数道明 [栀子豉汤] 栀子3g,香豉4g. 以水300毫升,先煎山栀取200毫升,然后布包香豉加入之,再煎取100毫升,去渣分服2次服.一般同煎之.服后吐者,后一次可不服.香豉乃黑大 ...

  • 栀子豉汤治痤疮

    痤疮乃心火郁结 痤疮多发在面部,多少不定.大小不一.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面部的疾病多与心有关. 痤疮属于中医疮疡范畴.<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刘完素则根 ...

  • 温病脉证并治:栀子豉汤、银翘散、升降散

    <温病条辨>原病篇:一.<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