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欠教师一个主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并支持这一观点,因此而对教师寄予厚望。但是,大家好像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教师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其真正的价值何在,教师何以能完成教育大计,进而实现百年大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这些实际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就会使人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教师这个职业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像并不值得全社会对他们寄予如此厚望,好像难以担当启蒙和振兴的重任。
进入到教育的内部,认真观察并细心感受教育的话,人们就会发现,教师不单用知识和技术进行教育,教师本人的人格和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年轻一代。孩子们跟语文教师学习到的不仅是语文,跟数学教师学习到的不仅是数学,那些学科知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从孩子的记忆中消失,但教师人格和思想对他们砥砺和浸润,可能会伴随终身。因此我常说:教师是最好的教材,站在讲台上,教师是最好的课程。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思想是教师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爱也好、严也好、知识也好、能力也好,都需要思想的引导才能成为学生的福祉。如果没有思想的引导,爱也许是伤害、严也许是放纵、知识也是束缚、能力也许是误导。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品质来说,意义重大。
为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制定很多措施;为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开展很多培训;为修炼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组织很多活动。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却很少提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即便提了,也很少为之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于是,有些教师就成为一肚子知识、满脑子迷茫的人,那些道德规范、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为缺少思想的统领和梳理,不仅相互割裂,而且相互打架、相互掣肘,最终不能作用于实践、形成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我们为教师做了很多,但我们欠教师属于自己的思想。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转变思想观念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转变思想观念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有思想、有观念才能考虑是否需要转、转向哪里和怎么转。如果思想和观念尚未形成,“转”又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引导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事实上我们为传播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做了不少工作,按理说教师不缺思想,也不缺理念。经过系统的培训,教师都能说出几种思想和理念,但那都是别人的,不是教师自己的。把自己的大脑作为别人思想的容器,装进去的东西越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越小,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思想则越少。因为知道了太多思想而使自己没有了思想,这不是奇怪的悖论,它确实存在。
前段时间,我提出一个观点:最是教师不自觉。指出:因为不自由,所以不自觉;因为教师缺乏专业自主权,所以教师缺乏自觉改进教学的意识。今天,我想再提出一个观点:最是教师真懒惰。说教师懒惰,估计大多数的人都不同意,起早贪黑,劳心费力,怎么能说懒惰呢?
与身体的勤奋相对应的是思想的懒惰,思想的懒惰才是真懒惰。不愿多想、不想深究,在一线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沉默文化”和“服从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很有些市场: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让我怎么改我就怎么改,让我怎么转我就怎么转,转来转去,转的连自己都找不到北。于是,有些教师就开始抵触或拒绝转变思想观念。并非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是因为转晕了、转累了、转的更加迷茫了,所以才抵触或拒绝转变。
拒绝转变的教师和盲目转变的教师,都是缺乏思想的表现。我宁愿得罪很多同行,也要说这句话: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既不自觉又很懒惰的教师。不自觉是显性的,懒得却是隐性的,通常被另一种勤奋所掩盖。
谁也不愿意成为别人思想的俘虏,像奴隶一样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替别人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最好的办法是,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旦教师意识到他正在为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工作的时候,积极性、主动性和被压抑的生命活力,就会激发出来、解放出来。他们把最好的教育献给自己的同时,也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学生。
我们帮助教师发展,让教师做了很多——让他们学习、让他们研究、让他们考察、让他们培训,这些事情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我们还欠教师一件事,那就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确立自己。
一下子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也会让教师望而生畏——思想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形成的。有数量不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但是,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没有系统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有明确的主张。何谓教学主张?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观点、态度和认识。如果你是一名语文教师,你对语文课程或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态度和认识是什么?——这便构成了你的教学主张。
如果你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你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盲目的追随别人,也不会武断的拒绝别人,你会认真思考、积极借鉴别人,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教学主张就像是一粒种子,在教学实践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不断壮大。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拥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我们希望学生有独立思考,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批判思维,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意识,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创造精神,但教师有吗?如果教师都没有的话,又怎么帮助学生形成这些核心素养呢?如果教师连基本的主张都没有,何谈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教师没有主张,教学就没有思想;教学没有思想,课堂就没有灵魂;课堂没有灵魂,教育就没有生命。最后我想说,我们欠教师一个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