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欠教师一个主张

我们欠教师一个主张
作者:李广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并支持这一观点,因此而对教师寄予厚望。但是,大家好像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教师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其真正的价值何在,教师何以能完成教育大计,进而实现百年大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这些实际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就会使人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教师这个职业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像并不值得全社会对他们寄予如此厚望,好像难以担当启蒙和振兴的重任。

进入到教育的内部,认真观察并细心感受教育的话,人们就会发现,教师不单用知识和技术进行教育,教师本人的人格和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年轻一代。孩子们跟语文教师学习到的不仅是语文,跟数学教师学习到的不仅是数学,那些学科知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从孩子的记忆中消失,但教师人格和思想对他们砥砺和浸润,可能会伴随终身。因此我常说:教师是最好的教材,站在讲台上,教师是最好的课程。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思想是教师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爱也好、严也好、知识也好、能力也好,都需要思想的引导才能成为学生的福祉。如果没有思想的引导,爱也许是伤害、严也许是放纵、知识也是束缚、能力也许是误导。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品质来说,意义重大。

为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制定很多措施;为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开展很多培训;为修炼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组织很多活动。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却很少提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即便提了,也很少为之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于是,有些教师就成为一肚子知识、满脑子迷茫的人,那些道德规范、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为缺少思想的统领和梳理,不仅相互割裂,而且相互打架、相互掣肘,最终不能作用于实践、形成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我们为教师做了很多,但我们欠教师属于自己的思想。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转变思想观念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转变思想观念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有思想、有观念才能考虑是否需要转、转向哪里和怎么转。如果思想和观念尚未形成,“转”又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引导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事实上我们为传播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做了不少工作,按理说教师不缺思想,也不缺理念。经过系统的培训,教师都能说出几种思想和理念,但那都是别人的,不是教师自己的。把自己的大脑作为别人思想的容器,装进去的东西越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越小,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思想则越少。因为知道了太多思想而使自己没有了思想,这不是奇怪的悖论,它确实存在。

前段时间,我提出一个观点:最是教师不自觉。指出:因为不自由,所以不自觉;因为教师缺乏专业自主权,所以教师缺乏自觉改进教学的意识。今天,我想再提出一个观点:最是教师真懒惰。说教师懒惰,估计大多数的人都不同意,起早贪黑,劳心费力,怎么能说懒惰呢?

与身体的勤奋相对应的是思想的懒惰,思想的懒惰才是真懒惰。不愿多想、不想深究,在一线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沉默文化”和“服从文化”在教师群体中很有些市场: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让我怎么改我就怎么改,让我怎么转我就怎么转,转来转去,转的连自己都找不到北。于是,有些教师就开始抵触或拒绝转变思想观念。并非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是因为转晕了、转累了、转的更加迷茫了,所以才抵触或拒绝转变。

拒绝转变的教师和盲目转变的教师,都是缺乏思想的表现。我宁愿得罪很多同行,也要说这句话: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既不自觉又很懒惰的教师。不自觉是显性的,懒得却是隐性的,通常被另一种勤奋所掩盖。

谁也不愿意成为别人思想的俘虏,像奴隶一样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替别人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最好的办法是,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旦教师意识到他正在为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工作的时候,积极性、主动性和被压抑的生命活力,就会激发出来、解放出来。他们把最好的教育献给自己的同时,也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学生。

我们帮助教师发展,让教师做了很多——让他们学习、让他们研究、让他们考察、让他们培训,这些事情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我们还欠教师一件事,那就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确立自己。

一下子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也会让教师望而生畏——思想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形成的。有数量不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但是,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没有系统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有明确的主张。何谓教学主张?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观点、态度和认识。如果你是一名语文教师,你对语文课程或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态度和认识是什么?——这便构成了你的教学主张。

如果你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你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盲目的追随别人,也不会武断的拒绝别人,你会认真思考、积极借鉴别人,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教学主张就像是一粒种子,在教学实践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不断壮大。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拥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我们希望学生有独立思考,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批判思维,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创新意识,但教师有吗?我们希望学生有创造精神,但教师有吗?如果教师都没有的话,又怎么帮助学生形成这些核心素养呢?如果教师连基本的主张都没有,何谈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教师没有主张,教学就没有思想;教学没有思想,课堂就没有灵魂;课堂没有灵魂,教育就没有生命。最后我想说,我们欠教师一个主张。

(0)

相关推荐

  • 教案编写如何创新

    何锁牢 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改,从哪里着手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惜时增效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传统的编写教案必须改,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目前,有的学校用固有的标准定期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 ...

  • 教学风格:独特性与思想性

    成尚荣 教师专业发展.名师成长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略:教学风格. 对风格的意义与价值有许多论述.比如雨果,从成功与走向未来两个向度论述,他说,没有风格,你也可能(一时)成功,但最终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风 ...

  • 刘昌荣: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研究

    发<中国教师>21年6月刊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刘昌荣      邮编:444324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 ...

  •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向学生们传输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来,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人文思想等充分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 ...

  • 你欠我一个长吻………入心入醉入梦入情入相...

    你欠我一个长吻 ---入心入醉入梦入情入相思 你欠我一个拥抱 ---紧紧的拥有你紧紧的温暖你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味道 爱你的一切温存 守你的一切温暖 有你就拥有整个世界 想着你的好 想着你的笑 想着你的 ...

  • 今生今世,欠你一个对不起!古风句子

    恨难写,人难懂,江湖几人风,画笔凄凉,往事断续,只是往来错,恩怨懂,南桥人,错把佳期看,一折煞,崎岖命运,坎坷东,人间泪,三分真,恩怨同,画笔冷,一世温柔,只是相思刻骨,错问佳期几人,懂得分寸. 爱恨 ...

  • 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我们都欠他一个道歉!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诞生于先秦与秦汉之间,其中秦朝是一个转折点,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但是为什么这一历史几千年来一直被不同年龄的学者诅咒?其中,秦始皇受到最严厉的责骂. 戈培尔说,千遍重复谎言是真的.小编认为 ...

  • 我欠身体一个深情拥抱

    这段时间,闲下来,喜欢翻看以前做的笔记,竟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内容.十年前记在本子上的东西,一定是十年前就非常感动.认可,感觉需要提醒自己的东西.记下的并不等于懂得,懂得不一定做到.十年过去了,那些记 ...

  • 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用100年前方法治癌症证实有效,同行:欠他一个诺奖

    "曾经的诺贝尔奖遗珠,如今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句话,说的就是陈列平.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最新一期院士名单公布,陈 ...

  • 欠您一个头条!

    今天的文章其实是由一个人引出来的.他就是曹德旺,可能有人不认识这位优秀的企业家,那由他所创的这家上市公司可能听过,福耀玻璃.如果有人还是不知道的话,那汽车总见过吧,而大部分的汽车玻璃都是这家公司研发生 ...

  • 我们欠猪油一个道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现在用电.用煤气了,柴火退出历史舞台了.米,说的是五谷,中国人传统吃五谷,五谷为养.虽然在营销号的推波助澜下,国内低碳的潮流渐起,但绝大多数识货的人还会继续吃五谷. 米文 ...

  • 不必焦虑,我们都欠上帝一个死

    本来晚上想说点拜登加税的事,然后碎觉的,但今天是周末,就懒得聊太多正事,随便发点感慨,算是交作业吧 之所以有感慨,是因为今天看了两篇文章,一个是不同情累死的人,就是指那些过劳猝死的"社畜&q ...

  • 精益生产,我们欠它一个对不起!

    对于精益实践的反省,是值得从业者和老板.资方深度思考的事情--为什么西方企业成功了,丰田生产的东方哲学理念反而没有在中国开枝散叶呢?原则上讲,任何好的事物是挡不住的. 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把精益当做灵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