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复脉汤与“复脉辈”的临床应用

(0)

相关推荐

  • 乌梅丸的加减治疗二

    根据六经的兼并,厥阴可以兼现很多东西,在六经病中,有两经的兼现最多,就是少阳跟厥阴,兼太阳表寒,重用桂.辛,甚至可以合当归四逆汤,我有个案例治痛经,基本就是当归四逆加用乌梅.黄连之类,因为病人有口苦: ...

  • 吴鞠通加减复脉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配方组成]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麦冬五钱不去心阿胶三钱麻仁三钱 按:病重者,甘草可加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 [用法]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 ...

  • 郑秀丽:三甲复脉汤临床应用发微

    <伤寒论>中记载了一则炙甘草汤,主要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后世温病医家吴鞠通受此方启发,发现温病到了下焦主要是真阴的一个耗伤,所以就去掉了炙甘草汤里面补气.补血的参桂姜枣4味药.然后加上 ...

  • 陈学忠老师运用理中汤验案一例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摘要:理中汤为<伤寒论>"四逆辈"主方,陈学忠老师善用经方,以理中汤治疗腹胀一例,效如桴鼓. 关键词:理中汤 陈学忠 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 ...

  • 论加减复脉汤

    文:孔祥琦 <温病条辨>一书中的加减复脉汤是针对温热病或因迁延日久.或因误治,或体质素虚复感温病,邪热伤津耗液,最后深入肝肾,消灼精血,导致真阴耗损,甚则枯涸欲竭症候的代表方剂,体现了温热 ...

  • 【温病名方三甲复脉汤:养心复脉“止心痛”】

    [方名与出处]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组成用法]炙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生牡蛎 ...

  • 大定风珠—从滋阴熄风论治震颤麻痹综合症

    大定风珠出自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由生龟板.生牡蛎.鳖甲.阿胶.麦冬.熟地.麻仁.白芍.五味子.甘草.鸡子黄11味药物组成,具有滋阴熄风之功效,主治阴虚风动之证,临床应用以神倦瘈疭.舌 ...

  • 『古方新解』正气来复是自愈的关键

    □ 谷万里 聊城市人民医院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疾病自愈的条文,其相关文字表述有"愈"."欲愈"."必自愈".&q ...

  • 『古方新解』缪希雍医案-诊脉

    缪希雍医案-诊脉 太学顾仲恭,遭乃正(正妻)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仲恭闻知,忧疑殊甚.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按其左手三 ...

  • 『古方新解』《素问》五脏病机在临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运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

  • 『古方新解』《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古方新解』升阳复脾 尿闭自解

    下面是李东垣的一则自治病案.重在说"法". 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乘阳,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且脉弦,皆阳气衰弱,伏匿于阴中故耳. 癸卯岁六七月间,霖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 ...

  • 『古方新解』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革脉最为病脉中之险脉,而人多忽之,以其不知革脉之真象,即知之亦多不知治法也.其形状如按鼓革,外虽硬而中空,即弦脉之大而有力者.因其脉与弦脉相近,是以其脉虽大而不洪(无起伏故不洪),虽有力而不滑(中空故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