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世白袍侠之一《侠客出手救少女》

民国乱世白袍侠之一《侠客出手救少女》
作者:潘运明
作者简介:潘运明,男,1969年生,河南省宝丰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文学类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简介:
尚二生于1894年,河南省宝丰城西甘罗寨村人。老财主卢强为霸占尚家河滩地,以查鸦片为由毁了尚家烟田,其父尚德才去卢家论理被毒打,身染重病,命赴黄泉,尚氏被侯三奸淫挥剪自尽。年幼的尚二被侯三抛下山崖,幸被云游的少林惮师恒林相救,带回少林寺,传授武艺,终于学成归来,义救民女,报仇雪恨,后追随秦椒红(郜永成)及白朗大杆,纵横驰骋于五省数县,"抚汉讨袁军"失败后,尚二潜回少林寺,剃度为僧。

尽管有些艰难,太阳还是摆脱了浓重的雾霭,跃出地平线,将道道霞光洒向豫西伏牛山的坡坡岭岭。在晨光里,净肠河水晶莹耀眼,与日光连在一起红彤彤的,仿佛是由血色漂染的一条缎带。岸上的杨柳,山地里参差不齐的禾苗,还没有泛过来劲儿,仍是那么无精打采地垂着头。
官道上,来往的牛车、飞奔的快马,将黄土路踏起滚滚尘埃,在高空里飘飘荡荡。这一红一黄,两条飘带扭结在一起,悠悠荡荡向着远方铺展。在少林寺苦学十载的尚二,身着白色长袍,背插一柄宝剑,随着人流向前赶路。
中午时分,尚二一身困乏一身汗地赶到牛王山上,但见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烧香的,还愿的,小商小贩……摩肩接踵,像一窝蜂,一穴蚁,把这个光秃秃的坡岭上闹嚷得沸反盈天。从来来往往虔诚的信徒口中得知,这里正逢祖师庙会,尚二随着拥塞的人流走近祖师庙。木鱼、钟磬节奏分明地敲击着,四周腾起的蓝色烟霭在牛王山头盘旋缭绕,久久不肯散去。
尚二心里忽地产生一种奇异的幻觉,这袅袅升空的烟雾,仿佛少林寺大雄宝殿腾起的青烟,悠悠上升,庄重神秘。他庆幸自己遇到恒林惮师,也算与佛有缘,在少林寺里整整待了十年,深得惮师的赏识。他苦练武功,加之师傅们对他关怀备至,师兄们相处亦亲如兄弟,虽然他还不足二十岁,但已是一身少林功夫的俗家弟子了。
尚二怀着好奇心挤在人群里看热闹,多少年来他从没有这样开心过,正看到兴头上,庙东方传来几声凄惨的呼喊声:"救人呀!土匪抢人啦,快救人呀!"
(长按关注)
循着喊声望去,尚二发现人群乱逃乱蹿,奔走呼叫,他脚尖点地就势一拧,迎着奔逃的人流像箭一样冲去。在一双双惊恐的目光中,五六个凶神恶煞般的匪徒手里各执一片钢刀,锃明闪亮,挟持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子往东逃奔。那女子头上的青丝被拖得散落肩下,身上的绿色花裙已被撕破,但仍挣扎着,呼叫着……
这样的事在当地见怪不怪,无人理睬!
抢人的匪徒在人群里越发猖狂,一边扯着那女子,一边恶狠狠地叫道:"闪开!闪开!谁敢上前,老子'宰'(刀杀)了他!"
"站住,把人放了!"尚二拦住去路。
虽然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像晴空里响个炸雷,把乱糟糟的局面给镇住了,都愣愣地站在外围,望着这个身着白色长袍,背插宝剑,面带书生气的小伙,并为他捏着一把汗。匪徒们见一个毛头小伙挡住去路,觉得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还能怎样,顿时露出狰狞的面孔。俗话说世上无奇不有,倒真有不怕死的。为首的那黑铁塔似的大汉,大摇大摆地往尚二面前一横,抖开折扇急躁地扇着风。厚厚的嘴唇里露出两颗发黄的大门牙,土布短衫敞开着,露出毛茸茸的胸腔,眼睛朝天,粗声大气地吼道:"小孩,少管闲事,滚一边去,不然今日拿你的头给爷爷祭刀!"
"把他横了,叫他到阴曹地府管闲事吧!"另几个土匪横眉冷目吼叫着。
"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抢劫良家女子,难道说就没有王法吗?"
"哼,王法?我家大爷就是王法,你小子乳臭未干,也想当当王法?管管闲事?真是活得腻烦了,我看你还是到阴曹地府去找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