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膏药论述

  膏药临床应用的特点:
  1.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膏药疗发施于局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浓度,所以发挥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非常适合不便服药者或不愿服药者使用。
  2.适应证广,使用方便。不需住院,只要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及适用证,禁忌证,病人就可根据疾病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
  3.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膏药疗法是针对患者的患病部位局部施药的,对人体的整体影响小,从而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因此非常安全可靠。
  膏药的作用原理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药中膏的部分主要有油丹组成,称为膏药基质,两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油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作用。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淤,长肉生肌等功能。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
  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疔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
  中医药的理论:清代名医徐洄溪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痛生肌,并摭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日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知,何也?”他又解释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这一段论述已相当明确地阐明了皮肤吸收的机理,并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
  药物透皮吸收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阶段。释放系指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对局部组织起作用。吸收系指药物透入皮肤后或与粘膜接触后在组织内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0)

相关推荐

  • 避开贴膏药常见四大误区 学会正确贴膏药

    当关节疼痛时,我们会选择贴膏药来缓解,众所周知,贴膏药是常见的治病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病症会选择不同的膏药类型.但是在贴膏药前,您确定自己避开误区了吗?想要贴膏药起效果,了解以下知识很有必要. 贴膏药 ...

  • 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

    一.理湿清热以治唇风 中医所谓唇风者,常见于下唇,初起发痒红肿,日久干燥,破裂流水,痛如火燎.此病与现代医学的唇炎相似.<外科正宗>谓,由"阳明胃火上攻"所致.朱宗其说 ...

  •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

    常见接骨膏药.风湿膏药.疼痛膏药的配方及制作方法大全                        一.驱风止痛膏                         1.药物组成             ...

  • 【名家医案】中医外科名家朱仁康先生治疗皮肤病的独特心得与经验

    一.理湿清热以治唇风 中医所谓唇风者,常见于下唇,初起发痒红肿,日久干燥,破裂流水,痛如火燎.此病与现代医学的唇炎相似.<外科正宗>谓,由"阳明胃火上攻"所致.朱宗其说 ...

  •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四、疔】

    目录 一.痈 二.疽 三.疖 四.疔 五.流痰 六.皮肤病 七.脱疽 八.乳痈 九.瘰疬 十.头癣 十一.臁疮 十二.烧伤 十三.红斑性狼疮 十四.直肠溃疡 十五.消核浸膏片临床疗效观察       ...

  •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三、疖】

    目录 一.痈 二.疽 三.疖 四.疔 五.流痰 六.皮肤病 七.脱疽 八.乳痈 九.瘰疬 十.头癣 十一.臁疮 十二.烧伤 十三.红斑性狼疮 十四.直肠溃疡 十五.消核浸膏片临床疗效观察       ...

  •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二、疽】

    目录 一.痈 二.疽 三.疖 四.疔 五.流痰 六.皮肤病 七.脱疽 八.乳痈 九.瘰疬 十.头癣 十一.臁疮 十二.烧伤 十三.红斑性狼疮 十四.直肠溃疡 十五.消核浸膏片临床疗效观察       ...

  •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一、痈】

    目录 一.痈 二.疽 三.疖 四.疔 五.流痰 六.皮肤病 七.脱疽 八.乳痈 九.瘰疬 十.头癣 十一.臁疮 十二.烧伤 十三.红斑性狼疮 十四.直肠溃疡 十五.消核浸膏片临床疗效观察       ...

  • 【《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

    目录一.痈二.疽三.疖四.疔五.流痰六.皮肤病七.脱疽八.乳痈九.瘰疬十.头癣十一.臁疮十二.烧伤十三.红斑性狼疮十四.直肠溃疡十五.消核浸膏片临床疗效观察附:常用方和经验方附篇

  • 中医外科数百个知识点,帮你汇总好了

    第一单元疮疡一.疮疡暑疖1.内治: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2.外治: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珠疖:清黛散3)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5)并发湿疮:清黛散疖病1.内治: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