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苏29 奔赴黄州(本章完结)
相关推荐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原文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 ...
-
被贬谪在黄州的苏轼为什么喜欢偷跑到鄂州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 ...
-
读书笔记:《苏轼传》
苏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偶像. 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经历,苏轼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最终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超 ...
-
乌台诗案,虽然毁了一个苏轼,却造就了一个苏东坡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后经多方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内遍植柏树,又称&q ...
-
苏东坡到底有多少小妾,为什么后来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人?
纵观苏轼的一生,王朝云嘲笑他"一肚皮不合时宜",可谓一语成谶!而苏东坡晚年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侍妾,说来也是凄惨,无非是因为一个字:穷! 一肚皮不合时宜 论才气,苏东坡堪称千古第一人! ...
-
狱苏17 断章其罪
狱苏17 苏轼的仕途算不算是怀才不遇? 断章其罪 前面文章讲过,宋代的官僚体系冗杂,入馆不是实职,但代表着朝廷对官员能力和潜力的认可,得入馆阁者,皆可造之材. 关于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定罪的理由中,有一 ...
-
杭苏29 花期返杭 苏子急约陈太守
杭苏29 花期返杭 苏子急约陈太守 熙宁六年(1073)的晚春初夏,苏轼从新城回到杭州,想到牡丹花期已盛,再不欣赏恐怕错过了一年. 北宋时,杭州安国坊有一吉祥寺,寺院有一位擅花的和尚广栽牡丹,花圃中有 ...
-
徐苏29 越湖州越近 苏轼诗中的不祥预感越强烈
徐苏29 越湖州越近 苏轼诗中的不祥预感越强烈 离开扬州,苏轼继续南下湖州之路. 行不几日,终于过江,至润州(今镇江市)金山寺,再见到老友宝觉禅师,免不了又是一番唏嘘. 熙宁四年,苏轼首往杭州通判,路 ...
-
乌苏29 一个叫苏轼的罪臣决定去死
被皇甫僎等人押解出湖州城前,苏轼给老弟苏辙留下一封书信.多年后,苏轼忆及当时情境的描述是"处置后事,自期必死",当时,他感觉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一行人走到郊外时,送行的人因为惊 ...
-
狱苏01 一狱如井
狱苏01 一狱如井 --关押苏轼的监狱环境很好吗? 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关入监狱. 这是苏轼人生的至暗时刻. 豳风图 明 谢时臣 以公历计算,入狱时,苏轼 ...
-
狱苏02 刑不上大夫
狱苏02 刑不上大夫 --苏轼到底有没有遭遇刑讯逼供? 山水图 南宋 珪观 苏轼在一百多天的监狱生活中,关于诗案本身,由于有着非常充分的文字记载传世,所以几乎不存在争议,甚至,苏轼在诗案中的亲笔供 ...
-
狱苏03 良心狱卒
狱苏03 良心狱卒 抄袭,演义,戏说--余秋雨最有名也是争议最大的文章 <黄州突围>是余秋雨所有文章中名气最大的.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抄袭,其中大量的学术观 ...
-
狱苏04 诗信有亲疏
狱苏04 诗信有亲疏--乌台诗案 苏轼口授的一堂文学大课 中兴瑞应图卷(传) 南宋 萧照 元丰二年(1079)八月二十日,即苏轼入台狱第三日,审讯正式开始. 御史台对苏轼的审讯持续了近两个月,直到十 ...
-
狱苏05 谶诗高手
狱苏05 谶诗高手 一语成谶: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 御史台调查的过程中,共有四十七人收到的苏轼信函诗词中不包含讥讽朝廷的内容,其中比较值得玩味的是,文同作为苏轼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竟然没有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