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如何养生?诚顺和名老中医肖早梅:养阳气,平肝气,重平衡】

春分养生,养阳气,平肝气,重平衡,开启一年的健康

2021年3月20日是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是一年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在这个节气,如何科学养生?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过李今庸俗等多位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长期致力于失眠、抑郁等疾病学术攻关和临床研究工作,现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的实力派中医肖早梅副主任医师表示,中医养生与大自然的季节变换密切相关,因此春分养生要顺应节气特点讲究“平衡”。

顺应春分的自然属性

在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的《灵枢经》第八篇《本神》篇中,论述了养生的重要性:“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肖早梅医生称,养生的原则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要顺应天地节气变化的自然属性,当春季来临,人体的起居坐卧、吃穿住行、内心情致都要尽量符合春天的季节特点。

那么春季的自然属性是什么呢?在《四气调神大论》里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在春天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中,天地万物开始复苏、推陈出新;虫类破土活动、草木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不应违背这股初生的气机,应当遵循少阳初生之气的规律,顺着它舒展、调达、随性的自然属性。简言之,就是不要刻意约束,也不要特别地加速,这便是春季养生的总原则。

《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肖早梅医生说:“如果人们违背了春分的自然属性,就会伤及肝脏,致使肝脏的生发之气不足,影响了夏天阳气的生长,虽然并不会在当季表现出来,但留下了隐患,容易导致夏天生出种种疾病。”

春分养生“五个注意事项”

按照中医理论,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在这个草长莺飞的节气里,我们应注意什么呢?肖早梅医生为大家支招:

1.注意“春捂”,做到衣物增减有度

今年春天来得较早,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很快,中午时常见人们只穿一件衣服在室外活动,特别是有些年轻爱美的女同志们更是穿上了夏天的裙子。但春分气节昼夜温差非常大,中医讲又是木旺之时,体气血运行在肌肤体表,一旦受凉,一些旧疾就容易复发,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宿年的筋骨关节软组织劳损疼痛等病症。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春天的衣物减的还是要慢一些,少一些,衣着应以“下厚上薄”为宜,做到“勿寒极,勿太热”,做到衣物增减有序,顺应节气温度的变化。

2.注意“情绪”,做到心情舒展顺畅

春分的精神养生,以保持心境平和最为重要。这个节气,人们肝气易升、易动,肝气、肝阳耗用较大,也更容易急躁或焦虑,出现情绪波动,有些人表现为失眠和头痛;阳损及阴,肝阴内耗,部分人群还会导致头晕、眼睛酸涩、腰膝酸软等情况。所以要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做到情绪宣泄有度,力戒大喜大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尽量把心态放平和,以便肝气调达,在加强自身情绪调节的前提下,通过医生的讲解疏导,再配以中医针灸,可以疏肝理气,滋阴养血,促进身体的健康。

3.注意“起居”,做到亥时睡卯时起

春分节气,应注意起居节律有常,可遵循《黄帝内经》中“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说法,去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去散散步,做一些简单、舒缓的形体运动。可能有的同志因为工作忙,加班多,但也要注意保证睡眠的质量和数量,勿过子时睡,应在亥时眠,就是9点至11点进入睡眠,要在卯时起,也就是5点至7点起床,为最佳,良好的睡眠,是一切养生理论的基础。

4.注意“饮食”,做到多清淡少荤腻

春分时节的饮食,宜清补不宜浊补,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此时大量气血外行,重补不易运化,清补则有利于轻清之气的通畅。多吃新鲜的时令蔬菜,有助于人体应时知节,与自然相融合。春笋、菠菜、芹菜、韭菜、蒜苗、油菜都是不错的选择,鸡蛋、牛奶、山药、莲子、银耳等营养丰富的温补食物,也适合这一季节进食。食物的搭配上注意阴阳互补,比如说:在食用牛羊肉等发热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功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酒伤肝,因此春季饮酒更应该节制,多喝些菊花茶、金银花茶更有益于健康。

5.注意“运动”,做到舒缓平衡适量

春分节气的体育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都是极好的锻炼方法,可使人精神振奋,筋骨强健,血脉通畅,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这个节气的运动一定要做到舒缓、平衡、适量。一是不宜做太过剧烈的运动,避免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为出汗过多则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而损伤人体正气;二是讲求劳逸结合,适量做运动,中医讲“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力伤骨,久行伤筋”,“动”太过,会损伤机体形质;”逸“过多,则会阻塞气机,久之为病。因此,春分时节的运动养生,遵循舒缓平衡适量的原则,作到张弛有度。

肖早梅医生向大家介绍几个春分时节常用的小方子

1.三花舒肝解郁茶

原料:月季花6朵、玫瑰花6朵、茉莉花12朵,沸水冲泡。

功效:舒肝理气、活血通脉、解忧郁、预防黄褐斑、调理肝火引起的睡眠问题。

2.薄荷菊花茶

原料:菊花、薄荷适量。

功效:菊花具有养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别适宜春季饮用。同时,还可排毒健身、驱邪降火、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对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新物质有抵抗、排除的功效。用菊花与具有提神效果的薄荷一起冲饮可使效果更佳。

3.五味子粥

原料:五味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五味子洗净,大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于旺火上烧沸,撇去浮沫,最后改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每日食用1次。

功效:五味子可以养肝、补肾,大米有保肝、护胃的作用,酒后进食能够减少大量酒精对肝的损害。益气生津、补肝养肾,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津亏口渴、自汗、慢性腹泻等症。

肖早梅医生向大家推荐一道阴阳平衡的家常菜式——韭菜炒蛋

肖早梅医生说,这道菜中,韭菜属阳性,可助阳,而鸡蛋滋阴;另外韭菜味辛,辛辣中带些许甘甜。春天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助阳为原则,建议多吃韭菜、葱、山药等食物,不主张吃辣椒。同时,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滋补脾胃,例如山药、木瓜等。菠菜是春季的时令蔬菜,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春季不宜吃人参、膏方等滋补品,也不宜进食大鱼大肉等味重的食物。因为春季阳气升发,如果吃这些,反而会压抑阳气的升发,碍脾胃,也不利于肝的养护。肖早梅医生解释。

肖早梅医生治疗失眠、抑郁症验案举例

验案一:失眠

患者吴某,女,29岁,武汉市蔡店人。2019年1月24日初诊。患者以失眠1年余为主诉求诊。因工作及家庭压力大引起。未作诊治。自诉彻夜难以入眠,每晚上睡眠不足2小时,且梦多,但非噩梦。白天倦怠无力,但不影响工作,思虑多,心烦,畏寒,口中和,纳可,二便调,月经后期,面色偏白,舌质胖嫩而淡,苔薄白,脉细。肖早梅医生辩证为素体不足,劳伤心脾,气血两虚。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神,佐以柔肝疏肝,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枣仁15克,远志6克,木香6克(后下),石菖蒲9克,夜交藤30克,黄连3克,柏子仁20克,合欢皮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服用7剂后,半小时内入睡,每晚可睡6小时以上,梦少,思虑心烦消失,少许倦怠,面色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再服7剂。

三诊时,睡眠已经完全正常,舌淡红稍暗,脉细。上方再服7剂巩固疗效后停药。4个月后早孕来诊,称睡眠佳,病情未见反复。

验案二:抑郁症

患者洪某,女,26岁,武汉市武昌区人。家属代诉其精神抑郁4个月,近10天加重。去年11月,正值经期,与男友分手后,精神抑郁,不与人交谈,时而喃喃自语,问之不答,或答非所问,语音不清,饮食减少,口唇及肢体颤动,治疗未见好转,患病后月经再未潮。现腹痛,小便不利,神志不清,形体消瘦,面无表情,双目呆滞,口唇、四肢颤动,口角流涎,小腹隆起、硬满,疼痛拒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辨证属蓄血兼蓄水证。处方:泽泻18克,茯苓、白术、猪苓各15克,桃仁、桂枝、芒硝各10克,炙甘草8克,大黄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1剂后复诊,家属代诉其药后小便通畅,排出尿量增多,小腹硬满疼痛减轻,神志转清,能答所问。药已收效,继用上方1剂。

三诊:服药后开始泄泻,神志清,问答流利,小腹部硬满、疼痛消除,饮食正常,惟感体倦乏力。以六君子汤加味善后(处方:山药25克,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法半夏各8克,炙甘草、砂仁各6克),随诊未复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