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花200万请原研哉设计的新logo,你真的看懂了吗?
相关推荐
-
小米改LOGO了!花200万请原研哉出马,却被网友“开启群嘲”?真相呢……
嗯,一定另有玄机 --日站君 诸位!今天小米发布会看了没!本来最让日站君感觉振奋的是小米终于要出新能源汽车了!好家伙,年轻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已经预备起来了! 结果?更令人震惊的居然在后边?小米居然改 ...
-
迄今最好小米,破局新十年
3月29.30日,小米集团在北京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推出包括小米MIX FOLD.小米11Pro.小米11 Ultra等旗舰手机新品,以及小米笔记本Pro.小米手环6.小米路由器AX9000等AIoT ...
-
小米换了200W新logo,网友看后炸窝了
新 Logo 一出引来很多网友的质疑,"这也叫更换?不就是一个圆,一个方么?" "有差别吗?""更圆滑了,这是进步,赞一个""有知 ...
-
小米发布新logo!原研哉设计,耗时3年!
小米刚结束的发布会,雷总公布了小米新logo!!! 看下前后新旧对比. 嚯,好家伙,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区别不大.以我们俗人眼光看不出背后门道的. 小米总部,起吊车更换新logo 雷总当场表示: ...
-
200w设计费,2000w宣传效果,你说值不值!
小米前两天开始LOGO全面升级, 全新LOGO由国际知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 并从"科技与生命的关系"出发, 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 ▼ 本文授权转自:花瓣网 本文授权转自:花瓣网 新 ...
-
小米网络推广连夜更换品牌LOGO——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
小米抓住三月的尾巴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启用全新LOGO,据说全新的小米LOGO是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师修修改改历时三年时间完成的,宣称在全新设计理念中为小米品牌视觉融入东方哲学思考&quo ...
-
小米换新LOGO!耗时3年!费用200万!网友:改了个寂寞?
小米换新LOGO!耗时3年!费用200万!网友:改了个寂寞?
-
都在说雷军被骗了,小米花200万换的新LOGO“跟没设计一样”?
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第二场,雷军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换了新LOGO并正式启用,新LOGO从原来的方形变成椭圆形,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 小米换新LOGO消息一出,随即在社交媒体 ...
-
小米发布新LOGO!原研哉打造
小米新十年,迎来新形象. 昨晚,小米发布全新LOGO,由原研哉亲自设计. 这就是小米的全新LOGO,看起来没什么变化?我们再来看看新旧LOGO对比. 好像变化也不是很明显,小米官方说,新标识不只是外型 ...
-
改个圆角200万?原研哉是怎么“说服”小米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木七设计坊 ID:mq0930mq 前言 小米在春季发布会中,宣布使用新的LOGO.看完新的LOGO呈现形式,大家一定认为就这?这就看不懂了吧?吐槽的话晚点说,我们先来看看原研哉是如何 ...
-
小米请日本大师设计的新logo,真的是200w智商税吗?这个小细节,道出真相.......
作者:三石 编辑:灿灿 哈喽,大家早上好啊~ 小米换新 LOGO 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 上周小米发布会,雷总介绍新 LOGO 的时候,不仅整个设计界沸腾了,全网更是直接热搜刷屏. ...
-
小米新LOGO花200万改了个寂寞?网友:200万其实是原研哉的代言费啦!
· 胶囊每天为你更新优质学习资源 · · 软件 | 素材 | 考研考证 | 教程 · 第[768]期 这几天小米新LOGO一经发布,迅速蹭上热搜!由日本平面大师原研哉设计的新LOGO也说 ...
-
雷军花200万设计的小米新LOGO值吗?
小米换LOGO了. 对了,我昨天还说,汉语早就不是汉语了,越来越西化了. 我是做平面设计的,平面设计者心里都有那么一小点点的梦想,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成名的LOGO. 我设计过多少个LOGO记不清了,产品 ...
-
花200万定制logo遭吐槽,雷军这是被骗了?不!小米赚了
这是老实人雷军,最近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军子很开心,说小米马上迎来了10周年生日,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军子搞大事,他要造车.当然我等吃瓜群众更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小米刚刚换新了logo. 这是之前小 ...
-
花200万,小米真的设计了个寂寞?
小米花了200万买了一个LOGO. 小印看来不禁好奇,这LOGO,不就是磨了个角吗--? 更没想到的是,新LOGO的设计者是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 原研哉是谁? 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原研哉认为这个新 ...
-
花200万改个LOGO成了热门话题,小米带给家居企业的思考
30号,小米开了一场发布会,雷军发表了专门的演讲. 其中有件事挺有意思,雷军启用了新的LOGO,请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据说花了200万元,准确数字没有公开. 新旧LOGO是这样的: 如果你不仔细地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