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二篇:大宋山河之翰林风月(三)文林佳话
相关推荐
-
只因赞赏宽容,苏轼一步登天
苏洵为了求取功名,两个孩子很小时他就离开了家,教育两个孩子的使命就落到了他老婆身上.这苏洵夫人也不请家塾老师,或许是因为家里穷吧,自己就充当起了苏轼.苏辙的老师,教兄弟来读四书五经,读<史记&g ...
-
苏轼第一次中榜,文章里的典故是编的?还让主考官刮目相看?
嘉祐元年(1056),暮春三月,年19岁的青年苏轼告别母亲与乡邻,与弟弟苏辙一同跟随父亲苏洵沿蜀道北上,经大散关至关中,一路抵达京师.嘉祐二年(1057)是苏轼第一个命运转折点,在金粉之地汴梁(今河南 ...
-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上)
宋至和元年,礼部侍郎张方平出知益州,苏洵来到成都求见张方平,他呈上自己所写的<权书>和<衡论>等文章,张方平读后大为夸赞,立即写状给朝廷,保见苏洵任成都学官.但是朝廷的任状一直 ...
-
古文观止179: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时创作的文章.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六篇:大宋山河之继位风波 (二 ) 治平不平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六篇: 大宋山河 第三章 继位风波 二 治平不平 英宗形体稍安,翰林学士王珪上表请皇太后乞罢权且听政,群臣上表请新君临朝.五月英宗皇帝始于便殿听政,六月又发病不出,至七月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九篇:大宋山河 之神宗求治 (一) 枢密院掣肘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九篇: 大宋山河 第四章 神宗求治 一 枢密院掣肘 韩琦奉诏,麾旌西去,在西安开帅府,带领随身将士,巡视各要塞.至青涧城,访旧日将领种世衡后人,原来就是守将种谔.韩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八篇: 大宋山河之继位风波 (四)韩琦罢相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八篇: 大宋山河 第三章 继位风波 四 韩琦罢相 王陶为御史中丞,邵亢知谏院,二人操柄台省,相与甚密.欲倒执政, 但又觉势单力孤,一时不便出手. 自欧阳修告病,神宗越觉中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五篇:大宋山河之继位风波 (一 ) 宗实之病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五篇: 大宋山河 第三章 继位风波 一 宗实之病 王安石老母病重,司马光.曾巩连日过府探视,日重一日乃至仙逝.王安石请告,居家扶柩赴江宁发丧.司马光和曾巩一直相送至开船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四篇:大宋山河之翰林风月(五)宰相根苗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十四篇: 大宋山河 第二章 翰林风月 五 宰相根苗 欧阳修名高天下,如泰山北斗,如此推崇<明妃曲>,自是奖掖后进之意.王安石感动殊深,愈觉这李白.韩愈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二篇:苏轼传之天涯孤旅 (三 ) 思无邪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二篇: 苏轼传 第九章 天涯孤旅 三 思无邪 朝云既去,苏过又忙于营新居,东坡人独坐,吟诵陶诗.东坡这一部陶渊明诗集,字大纸厚,是当年谪居黄州时,江州太守所赠,迄今一直携带,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四十二篇:大宋山河之政通人和 (四)钱塘山水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四十二篇: 大宋山河 第九章 政通人和 四 钱塘山水 沈括本无家室在京,奉旨即行.儒巾便服,不用职事,只要两匹好马, 自己带好圣旨,把自制的"水平干尺"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七篇: 大宋河山之江山如画 ( 二 ) 柘冈芳草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七篇: 大宋河山 第一章 江山如画 二 柘冈芳草 曾巩.刘敞.曾公立一班落第举子一路南行,走过了中州大地,迎来了江南青山.子规声声,细雨霏霏,蚕桑大忙时候,渡过了长江. 江南 ...
-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一篇: 苏轼传之天涯孤旅 (二)要活着,要作诗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一篇: 苏轼传 第九章 天涯孤旅 二 要活着,要作诗 广南东路,一府十四州,惠州是下州.西距广州四百里.辖四县:归善.海丰.河沅.博罗.有民户六万,多以银.锡.盐场劳役为生.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