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认识《伤寒杂病论》
相关推荐
-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叔和编次之失
尝观王叔和汇集扁鹊.仲景.华元化先哲脉法为一书,名曰脉经,其于仲景伤寒论,尤加探讨,宜乎显微毕贯,曲畅创法制方之本旨,以启后人之信从可也,乃于汇脉之中,间一汇证,不该不贯,犹曰汇书之常也,至于编述 ...
-
【中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平脉法原文阅读】
今日文章 伤寒杂病论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阅读愉快 <伤寒杂病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 ...
-
名医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医家立下辨证论治的规矩
在中医发展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黄帝内经>第一次为中医的基础理论立了规矩,但是在辨证施治方面却未曾立下规矩.不过,在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却一直在做这件事.
-
《伤寒论》不仅是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所...
<伤寒论>不仅是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被公认为"经方",其方多配伍严谨,药专效宏,故作者张仲景被尊为"医圣",该书也被称为&q ...
-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辨证施治”的新时代
东汉末年,中医学界出现了著名的"汉末三神医",华佗.张机.董奉.这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尤以张仲景为代表,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发扬光大了.
-
《伤寒杂病论》叙
<伤寒杂病论>叙 贾海忠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张仲景 (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 ...
-
读书笔记之伤寒杂病论
1800多年前的古代药方,为何仍能在当代大疫中守护我们的健康?在西医成为主流医学的形势下,中医药能否发挥独特优势?这些问题可以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寻找答案. <伤寒杂病论>被 ...
-
《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
--一例便血症的治疗引发的思考与感悟 最近治疗一例便后下血的患者,引起了很多的思考,可谓浮想联翩,记载如下,希望同道指正. 患者15岁,男,面色苍白,貌似贫血,体型细高,典型的豆芽菜体型,畏寒怕冷,手 ...
-
伤寒杂病论
折叠 编辑本段 成书过程 张仲景 (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古中国传统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东汉南郡涅阳县人(今邓州穰东镇张寨村)人,公元219 ...
-
《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沿用至今已1700余年,被后世尊称为"医方之祖". 既然仲景方的组成如此周密精详,必以相当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作为基础. 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