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 --- 荨麻疹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西药见效快,但是容易复发,很难痊愈。

现代一些医家也根据《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提出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我曾经也运用过几例,感觉效果并不好。

后分析适用于桂麻各半汤的荨麻疹的病机应该为营卫不和,寒邪郁闭,临床表现多为恶寒恶风,时有汗出,汗出不多,见风起疹。

曾经治疗过一例荨麻疹:张某 ,女,48岁,患荨麻疹3年,发作无明显诱因,随时起疹,全身瘙痒,持续较长时间难于消退,必须服用西药抗过敏的药物才能缓解。我初期也用桂麻各半汤、消风散加减治疗,完全无效。

当时就苦恼了,后在徐书老师的《杏林碎金录——30年皮外科秘典真传》里看到起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荨麻疹,其在书中这样说到:“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纯属偶得,那是1994年春天,余买了一本《北方医话》,其中一位老中医的经验是用乌梅丸合用玉屏风散治疗蛔虫引起的荨麻疹,效果很好。受其启发:对于舌苔腻,脉弱引起的上热下寒证,恒用本方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20多例,效果佳。”

看到此处眼前一亮,直接开乌梅丸加减,服药5剂,瘙痒、皮疹好了九成,连续服用了大概一个月的药后,荨麻疹基本未再发作。后来这个患者也成为我的朋友,一直随访至今近3年,中间仅仅发作过一次,服药三剂后也痊愈了。

后其介绍一患荨麻疹的亲戚来就诊,基本情况类似,有了之前的经验,当时也用了乌梅丸加减,服药两次,毫无寸效。然后就仔细的询问该患者发现其不仅仅有荨麻疹的表现,还有上腹疼痛,大便秘结,口苦的表现,我想这不就是大柴胡汤的少阳阳明合病的表现,换用大柴胡汤加减后,疗效立显,后续服几次后,基本停用西药抗过敏药物,未诉皮疹及瘙痒。这两个病例也给了我一个启示,虽然同样的疾病有一定的相同性,但是若固守成方,不仔细辨证,有效率也不会很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