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远日》第十一章

(0)

相关推荐

  • 江西瓦屑坝的传说

    撼龙风水洪国珍 图片均来自网络 小时候听大人讲,我们湖北黄梅很多地方的人都是从江西瓦屑坝迁来的. 后来到的地方多了,才知道不是湖北一个地方说祖先来自江西瓦屑坝,湖南.安徽.福建.江苏很多外省的人也说先 ...

  • 淡水湖鄱阳湖

    大图模式1.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其水面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为保护鄱阳湖区生物资源,江西省将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对鄱阳湖区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禁捕期暂定10年.同时,对同样列入长 ...

  • 移民圣地瓦屑坝没确切地址,瓦屑坝是误传和误读

    经常看到许多家族不远万里到江西鄱阳湖畔的瓦屑坝去寻根谒祖.由于时代久远,没有真凭实据,完全是口口相传,谁能说瓦屑坝就是瓦屑坝?谎言,大家都在传,就成真的啦.在中国许多家族都有自己的移民传说,呼声最高的 ...

  • 关于客家人的考证

    关于客家人的考证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政府安排.外地的经济诱惑等原因,有大批的中原汉人 南迁,史称客家人.始于东晋,成为民系则在五代以后,五代时期的迁民则为正宗的客家人,这些迁民大都经过三明 ...

  • 大槐树已成为寻根文化的代表,同期、同等规模的瓦屑坝却少有提及

    在浩瀚绵长的中国历史上,因战争或政治需要,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这其中尤以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耻"后的衣冠南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一章

    紧挨着省城边上的县城,地理位置虽然不错,却显得很不起眼.县城里的房屋不多,杂乱无章,显然是没有规划过,呈现着一种自然分布的状态,低矮的房子既无层次,也不整齐,有点像北方的一些集镇.平时最热闹的地方当数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二章(上)

    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庄稼人来说,新的一天也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区别,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和意义可言,田间的劳作是连贯性的,春播依然在进行.有句非常形象的话,形容庄稼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二章(下)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他像过电影似的把一天所干的事情都细细地回想了一遍.第一天干活,他干了三件事:甩秧把.打粪和挑粪.其中甩秧把和挑粪使他最有体会,甩秧把给了他顺应规律的启示,挑粪给了他辛勤劳动的体验.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九章

    二娃有个嫂子叫刘玉,是本省北面一个县的人.早先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十三四岁时,她随着家乡的几个人,自北向南一路乞讨,最后来到了王村,二娃父母收留了她,从此就在二娃家里落了脚.二十岁后嫁给了二娃的哥哥大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十一章:爱极生恨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三章(上)

    田里的红花草长的很茂盛,紫色的花朵,远看宛如一片紫色的云彩,摇曳在绿色的田野中,无比娇美,无比妖娆.红花草一般是在前一年的初冬时播种的,来年春季开花成熟.美丽的红花草是稻田的绿肥植物,在江南可以用作早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三章(下)

    第二天,王静江队长来派活,肖挺向他提出另派他人去电灌站而自己下地干活去的要求.静江队长不答应,说排队的活就属他最合适,并且还让自己的婆娘做了两张烙饼给他,让他带着当午饭吃.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去梅家洼电 ...

  • 长篇小说《远日》第四章

    王村北队共有三百多亩田地,早稻种了近三百亩.从五月底起,除了部分田地尚需翻耕外,全队劳力基本上都投入到了薅稻的农活中去了.秧苗经过了近一个月的生长,现在已普遍长到了一尺来高,此时也叫作青苗.稻谷生长中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五章

    农村人和城里人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是喜欢串门.城里人一般上朋友家里相聚,谈天说地,而不是在邻里之间互相串门.特别是在公房里居住的人们,同住一幢楼,许多人几乎不照面,住了好几年,还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