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一棵松?——《谈美》笔记一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香港大学毕业,后在英法留学八年,回国后任北大西语系教授。

《谈美》是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美学入门书。

他还有一本书叫《谈美书简》,列入了“新课标”对中学生推荐,《谈美书简》写于1979年,正值拨乱反正之时,书中掺杂了许多政治话语,让人望而生厌,远不及其年轻时所写的《谈美》,言语平实真挚,用和朋友谈心的方式娓[wěi]娓道来,道理讲的通透。

我对美学这门学问是望而生畏的,也不想去啃大部头的专业著作,仅就《谈美》这本小册子,做做笔记,随手所书,也是提高美感的一次努力。

朱自清先生序

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文艺理论嘈杂不清。

徘徊于美感和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套。这部小书就是帮助你走出迷途的。

作者指出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本书引导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中。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脍炙人口。

开场话

从写《12封信》之后,中国历经事变,日本出兵东北,轰炸淞沪,在纷乱的时局中,你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我决定来和你讲美。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朱先生写作本书时正值日本入侵东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要用“美学”来救中国,也是不可能的,能救中国的,只有国人的奋战。

审美的需求是要建立在生理需求满足的前提下的。

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的五级层次,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的结构。从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后来又把需求层级扩充,但旧版的流传较广泛。

怡情养性,放在今天看倒是挺合适的,习美以脱俗。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棵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有几分主观。

木匠眼中的古松是木料,植物学家眼中的古松是针状、球果、四季常青的植物,画家眼中——他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个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感的态度最大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美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从三个角度看一棵松,得到的结果不同,说的很透彻。

美是无用之用。“有用”的东西——财富、名利、得失、成败,人纠结其中,便有无穷的烦恼,而看似“无用”的东西——一幅名画、一件文物、一首乐曲,才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风中的纸屑》

(0)

相关推荐

  • 《朱光潜谈美》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350部作品 <朱光潜谈美> 编者:朱光潜 长度:9.6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早该读这本书了,许多艺术欣赏(包括文学欣赏)的疑惑都能在此书中得到解决.这是一本为普通读者 ...

  • 漫话茶席美之七:心手相印

    本文编号:212 即可自动收阅最新文章及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 我们在论及茶席美时,最不应该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恐怕就是茶 ...

  • 刁节木 | 谁都赞叹黄山美:石伴古松云映泉(黄山览景五)

    ​途中口占 攀阶拾级鸟随行,饱览风光雨后晴. 极目奇峰霞雾绕,松涛曲里伴泉声. 咏松石云泉四奇 烟笼翠岭古松闲,奇石嶙峋怪壁悬. 最绝朝阳看云海,归来倦意洗温泉. 晨 景 骋目群峰万里晴,奇松修竹翠盈 ...

  • 以美学的视角,论品茶的三种态度

    凡事一旦认真起来是需要态度的,品茶也一样. 这里的态度是指品饮者对品茶这个特定行为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品饮者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茶,既然上升到"品& ...

  • 一棵松,美了一个院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刘桢 [热帖回顾] 松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优美,柔中有刚,松叶给人以清脱之感,国人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论语>有记载&q ...

  • 中秋名句欣赏与对联趣谈(笔记)

    [陈迅工200809/201809] 中秋名句欣赏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我搜集到一些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中秋明月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

  •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

    <谈美书简>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晚年的著作,在序言和开篇当中我们能够看出来,这是一篇人文社科类的普及读物.所谓科普读物,即是深入浅出的. 第一篇<代前言:怎样学美学>当中,作者开 ...

  • 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盆景 · 黄山最美的十棵松,太震撼了!

    迎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是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树地处海拔1680米处,树高10.1米,胸径65.6厘米,枝下高2.5米. 探海松 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 ...

  • “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谈美》笔记三

    四.希腊女神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前三章讲的都是"美感是什么?"总结一下: 美感有两个构成要素: 1.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2.在观赏时要聚精会神,以致于物我两忘. ...

  • 上帝的盆景 · 黄山最美的十棵松

    迎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是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树地处海拔1680米处,树高10.1米,胸径65.6厘米,枝下高2.5米. 探海松 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 ...

  • 《谈美》:认识美、享受美、欣赏美,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艺术美

    朱光潜先生(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一生潜心研究美学,在沟通中西美学.旧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是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 ...

  • 《美图欣赏》(盆景艺术)女人松之美!

    《美图欣赏》(盆景艺术)女人松之美!

  • 画家刘夏作品欣赏,看着唯美雅致的人物画,像是每天都在过3.8

    画家刘夏,生于辽宁锦州,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在学期间,导师是毕建勋先生,主要以水墨人物画为主要研究方向.现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些年人物画作品比比皆是,让人看起来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