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3)

【原 文】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译 文】
黄帝说:血和气,虽然名字不同,但却是同一类物质,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 文】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译 文】
岐伯回答说:营气和卫气都是源自水谷精气,血是神气的物质基础,也是水谷精气化生,因此血与营卫之气,只是不同名,却是同一类的物质。因此说血液耗伤过度的人不能再发其汗,因为汗脱则卫气亦伤;脱汗而伤卫气的人也不能再用活血、放血的疗法。所以,如果既脱汗又亡血则死,仅有脱汗或仅有失血则尚存生机。
【原 文】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
【译 文】
黄帝说:我想知道下焦之气所发出的地方。
【原 文】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译 文】
岐伯回答说:下焦之气出在胃的下口,沿大肠曲折下行,又将水液注入膀胱,逐渐渗泄。所以水谷等饮食物质,经常贮存在胃中,经过消化,形成的糟粕向下输送至大肠,受到下焦之气的控制,并将其中的水液在大肠中泌分清、浊,清者由下焦之气送入膀胱,浊者排出体外。
【原 文】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译 文】
黄帝说:人饮酒的时候,酒也是与水谷一起入胃的,但是为什么水谷尚未运化完,而小便已经先下来了呢?
【原 文】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译 文】
岐伯回答说: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液体(即已经经过了人为的腐熟),其气强劲而且滑利(类似于卫气),所以即使是在水谷之后而食入,却能在食物消化完之前就成为水液排出了。
【原 文】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译 文】
黄帝说:很对!我曾听说,人体内上焦(心、肺)的作用为升化蒸腾,就像天空的雾露一样,轻清弥漫;中焦(脾、胃)的作用为腐熟谷物,就像在水中沤浸一样能使食物之发生变化;下焦(肾、膀胱、大肠)的作用为决渎流通,就像沟渠一样,不断地将水液和糟粕排出体外,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