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研究生】载楹:读《石钟山记》
相关推荐
-
东坡故事23:又见章惇,看一代枭雄是如何炼成的
公元1064年的春节刚过,苏轼迎来了一位故交--章惇. 此时的章惇商洛县令任期届满,回京路上特意绕道凤翔来看望苏轼,同行的还有苏旦和安师孟二人,均是一时俊才. 古人不同现在,因交通不便,朋友之间一生中 ...
-
0951石钟空山传妙音临江绝壁古战场
本文向朋友们推荐的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六十二米,相对高度约四十米左右,面积仅 0.2平方公里.石钟山既是风景名胜,也是古迹,有诸多看点. 第一个看点景色优美富于 ...
-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总论
词体的形成,约有四源:第一,是六朝以来尤其是南朝的小乐府:第二,是唐人的律诗.绝句:第三,是民间的新曲(<宋史·乐志>)说:"民间作新声者甚众."又政和间乐府奏言:&q ...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3(完结篇)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 ...
-
把《石钟山记》当成一篇调查报告来读
肖旭/文 石钟山,在今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城附近.城南的名上钟山,城北的名下钟山,合称双钟.两山山势相向,都高五.六百尺,周围有十来里.下钟山以悬崖峭壁面临长江,尤为:险要.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 ...
-
从苏轼《石钟山记》到曾国藩日记:绵延至今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朗诵:任志宏 张家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小楷《石钟山记》(宋-苏轼)
苏轼此文大有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之风.此时他的大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要去初次参加工作了,苏轼也早已不是那个质疑"黄犬花中卧"的耿直青年了. 今录其文,与师友共飨.
-
吴玉如13岁小楷泥金扇面《石钟山记》
看不清,放大点-- 能在一个扇面上用小楷书写苏轼长文 本身就需要相当深的功力 吴玉如13岁的"大作"虽然看不出未来的风格 但可以看出一个少年深厚的基本功 以及对书写的强烈自信. 看 ...
-
古文观止189: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水经:书名,是一部记叙我国水道源流的书,相传为 ...
-
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