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钟山记》当成一篇调查报告来读

(0)

相关推荐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3(完结篇)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 ...

  • 探寻耳听之声

    读<古文观止>卷之十一 石钟山记 探寻,是一颗澄净的心渴望获得通达的果而奋不顾身地脸朝远方说走就走的旅程. 旅程,会有喝着风顶着雨的眷顾,也会有失而复得,虚惊一场,心绪翻滚的跳跃:更会经受 ...

  • 【人民研究生】载楹:读《石钟山记》

    载楹 劝学家园 4月16日 [孔曰:重读经典,抗击肺炎.重读一遍<石钟山记>吧,绝对有利于判断各种不同见解哦.]   读<石钟山记> 人民研究生  载楹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 ...

  • 0951石钟空山传妙音临江绝壁古战场

        本文向朋友们推荐的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六十二米,相对高度约四十米左右,面积仅 0.2平方公里.石钟山既是风景名胜,也是古迹,有诸多看点. 第一个看点景色优美富于 ...

  • 行走九景衢之二:山不在高,有水则名

    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但对这个地方来说,则是"山不在高,有水则名",山因水出名,水以山称誉,演绎了山水相依的千古佳话. 这座山,名为 ...

  •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 ...

  • 九江旅游(12月21日)

    蒋克俭 关注 九江旅游(12月21日) 2019-12-22 阅读21 九江-龙宫洞-鄱阳湖-石钟山 游地下艺术宫殿--[龙宫洞],观天生桥.寿星迎宾.游龙回宫.定海神针.龙宫编钟-乘船感受玉洞仙风. ...

  • 《石钟山记》朗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东坡先生的严谨与负责

    《石钟山记》朗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东坡先生的严谨与负责

  • 从苏轼《石钟山记》到曾国藩日记:绵延至今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 ...

  • 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钟山记苏轼[宋代]<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

  • 古文观止:《石钟山记》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朗诵:任志宏  张家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小楷《石钟山记》(宋-苏轼)

    苏轼此文大有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之风.此时他的大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要去初次参加工作了,苏轼也早已不是那个质疑"黄犬花中卧"的耿直青年了. 今录其文,与师友共飨.

  • 吴玉如13岁小楷泥金扇面《石钟山记》

    看不清,放大点-- 能在一个扇面上用小楷书写苏轼长文 本身就需要相当深的功力 吴玉如13岁的"大作"虽然看不出未来的风格 但可以看出一个少年深厚的基本功 以及对书写的强烈自信. 看 ...

  • 古文观止189: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水经:书名,是一部记叙我国水道源流的书,相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