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下的水果,亩产5000斤,4元一斤供不应求,农民不敢多种
文/农夫也疯狂
下班以后陪媳妇去逛菜市场,这是我比较喜欢去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不仅能放松心情,而且还能购买到很多新鲜的蔬菜。相比于去超市,菜市场的蔬菜种类更加齐全,而且价格也有优势,关键是还能享受到讨价还价的乐趣。而在前几天就看到了一种儿时常吃的水中的水果,好些人都在购买,一问价格要4元一斤。虽然有点小贵,但还是一口气买了5斤。

这种水果是长在水下面的,在我国的南方才有,北方地区是没有人种植的,因此很多人也没见过。它还有着“水中”板栗之称,在我国种植面积不大,很多的农民也不敢多种。不过后来被印度引进之后,因为大量种植,没过多久就泛滥成灾了,让印度的农民也是相当头疼。
菱角就是被农民称之为“水中板栗”的水果,其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南北朝时,女子在采菱时多会唱《采菱曲》,其中所说到的“采菱”就是指菱角。这种作物主要是种植在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中,比如水深超过60厘米的池塘、沼泽地等。但是却不太耐寒,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在25℃-36℃,这也是菱角不适宜在北方种植的原因。一般到了农历八月份以后就可以分批采收了,早熟品种每5天采摘一次,晚熟品种则每7天采摘一次,整个采收期分6-7次。

幼嫩的菱角是可以当水果直接食用的,其中的淀粉含量非常高,达到了24%,另外还有3.6%的蛋白质3.6%和0.5%的脂肪。而老熟以后的菱角一般是煮熟了才食用,吃起来口感就像是板栗,这也是被称之为“水中板栗”的原因。另外菱角还可以加工制成菱粉,而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很长一段时间。

菱角的产量是比较高的,平均一亩地的产量就有5000斤,在市面上均价也要4元一斤。但是农民却不敢多种,一方面是菱角的产量确实很高,种的太多了,那到时候在市场上又卖不上价格了。另外一方面是菱角种植比较辛苦,尤其是采收菱角,全部都是要人工来完成。可是现在人工费用也是在不断上涨,种植太多就要雇佣更多的人员,成本也就会增加了。而且菱角是要种植在池塘或者是沼泽地的,这也限制了其种植的环境,这也是菱角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原因所在。

不过这种作物被印度引进以后,却给他们带来了麻烦。我们知道印度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当地的气候环境也很适合菱角的生长,再加上菱角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说是一种遇水即活的作物,也不需要啥的种植技巧。所以自从被引进以后,印度的农民就开始大量种植菱角,不久以后菱角就在印度泛滥成灾了。再加上菱角的产量很高,亩产量四五千斤,在国内消耗不掉之后,还要求助于我国,想要出口到我国。各位朋友们,你们吃过这种水下的水果吗?(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