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2章

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无名:没有名气,没有名声,没有知名度

朴:质朴 低调儿

臣:支配,改变,役使

道通常很低调儿,只是默默无闻地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天下没有谁能改变它,违抗它。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守之:顺从于道

自宾:主动服从,归顺

相合:阴阳合和,指条件与趋势,原因与结果的统一

均:均匀;公平 和谐

甘露:甘美的露水,理想的结果

自均:自动调和,调谐,调和,调节

条件:领导者如果能做到时时处处遵从于道

趋势: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便会自然而然地与团队的计划相吻和。天地相合而风调雨顺。不用发号施令,团队成员的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团队的整体利益相和谐。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始:起头,最初开头,开始

制:制度 法令 至

有名:被人们所熟知,有名气,有知名度

知止:懂得在什么时候停止。

条件:当人们对道了解熟悉之后,趋势:就可以做到适可而止了。

知止所以不殆。

殆:灾祸,危险

条件:能够适可而止。趋势:就不会有灾祸了。

分析:

本章重点是,适可而止,知止不殆。 其前提是对道即规律的把握。

举例:

魏惠王死,下葬的日子已定。可是当天下起大雪来,积雪深得几乎能没到牛眼那么高,城郭的路无法通行,太子准备用木板构筑栈道去送葬。群臣都去谏阻太子,说:“雪下得这么大还要送殡,人民一定会叫苦连天。国家开支又恐怕不够,请暂缓时间,改日安葬。”

太子说:“做儿子的因为人民辛苦和国家开支不够的缘故,就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这不合礼法。你们不要再说了。”

大臣们都不敢再去劝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犀首。犀首说:“我也没法劝说他,看来这事只有靠惠子了,让我去告诉惠子。”

惠子听到后说:“好吧。”就驾着车去见太子,说:“安葬的日期已定了吗?”

太子说:“是的。”惠子说:“从前周王季历埋葬在终南山脚下,渗漏出来的水侵蚀了他的坟墓,露出棺材前面的横木。周文王说:'啊,先王一定是想再看一看各位大臣和百姓吧,所以才让渗漏的水把棺木露出来。'于是就把棺木挖出来,给它搭起灵棚,百姓都来朝见,三天以后才改葬。这是文王的义举啊。现在葬期虽然已定,可是雪下得很大,可以深没牛眼,牛车难以前行,太子为了能按期下葬就不顾困难,这是不是有些急躁?希望太子改个日期。先王一定是想稍微停留一下来扶护国家,安顿人民,所以才让雪下得这么大。据此推迟葬期而另择吉日,这不正是文王般的大义吗?像这样的情况还不改日安葬,想来大概是把效法文王当作羞耻了吧?”

太子说:“你说得太对了,请让我推迟葬期,另择吉日。”

分析:

条件:大雪之下,如期下葬 趋势:劳民伤财,违背王意

大雪天太子执意如期为王下葬,这是为孝而孝,为名而孝,形式主义。惠子让太子明白了孝德背后的道,即规律,这就使道有名了。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太子明白了尽孝与爱民之间的规律,便主动将下葬之事停止下来,另择日期。避免了劳民伤财,祸乱民心。这是知止而不殆。

(0)

相关推荐

  • 庄子偷换概念,孟子转移话题

    读先秦诸子,常有感触.一方面,诸子的智慧启人心智,另一方面,汉语的奇妙让人惊叹. 一.庄子偷换概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同"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 道德经意解32——34章(寻道)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这个 ...

  • 高恒解《老子》之三十二

    高恒解<老子>之三十二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 ...

  • 对固执己见者该如何劝导?他有办法

    一代雄主魏惠王(梁惠王)去世,魏国通过占卜定下了安葬日子.不想临近安葬时突然下降大雪,大到"至于牛目"--积雪到了牛的眼睛部位,按今天标准绝对是暴雪级别. 这么大的雪连出门都很困难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老子.公刘版> 上卷 第二篇.道经 第七章,永存的大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譬道之在天下,犹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二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三十二章,下面我们一起把三十二章的原文读一下: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第一部分:道常无名,朴虽 ...

  • 这是一部写基层反腐的政治小说:江南往事第32章520特别

    图片来自网络 全文写满200章完结 关注公众号 看全部章节 笔龙胆说:今天又收到苹果用户和安卓用户的打赏,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我喝到一种好茶,叫做<三癸雨芽>,产地就是陆羽书写<茶经&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2章:感同身受

    第32章 感同身受 林茂盛五十左右,有点矮胖,右边的嘴角有一颗黑痣,开口时,一嘴黄牙,牙齿间还有明显的烟垢,可以看出平常对尼古丁的依赖还是蛮深的. 不过,梁健只让严亮给林茂盛倒了一杯毛峰,并没有给他递 ...

  • 王维传(第32章)

    第32章 红豆传情 兴宗在家小住几日后,又要启程去长安.一则向姐夫道喜,二则为明年的府试做些准备.临走时,璎珞悄悄递给他一个精巧的木匣. "兴宗,替我将这个木匣交给摩诘.他见到这个,自然明白 ...

  • 李本深《灵魂的重量》31、32章

    第八章.卧薪尝胆 31.彼岸在你心中 那天,林常平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他孤零零地飘泊在茫茫夜色笼罩下的无边大海上,载沉载浮,狂风掀起一个比一个更凶险的巨浪,劈头盖脸而来,要吞噬他,要撕裂他,要将他卷入海 ...

  •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32章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32章

  • 陈阳静隶草急就篇(32章)

    西北汉简中的草书一路很难运用于创作:本身文字数量少,草化程度不高也不规范,要做大量整理.再造工作.陈阳静的书写实践已经初见成效,属于前列. ----鲍贤伦 2020.11.21 书写内容版本 NUMB ...

  • 三界天子 第32章

                 弃车保帅 墨玉率领他的十人小队,正在边界的官道附近侦查.目前形势严峻,朝廷派出重兵围剿,丝毫马虎不得.行至一处山丘的拐角,墨玉骤然睁大双眼,立刻勒马止步.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 ...

  • 32章 非乐(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

  • 长篇小说《大珍珠小世界》连载第32章

    第32章  被迫解散的部落联盟 蛮荒森林南麓不算大珍珠新立的部落,共有10个部落与庄园. 这一次皇甫于止为了困死大珍珠.萧厝,可是下了血本的,几乎动员了全联盟所有部落,召集所有部落的武师参与,没想到, ...

  • 墨子·32章 非乐(上)在线阅读,翻译及赏析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