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2章
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道常无名之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无名:没有名气,没有名声,没有知名度
朴:质朴 低调儿
臣:支配,改变,役使
道通常很低调儿,只是默默无闻地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天下没有谁能改变它,违抗它。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守之:顺从于道
自宾:主动服从,归顺
相合:阴阳合和,指条件与趋势,原因与结果的统一
均:均匀;公平 和谐
甘露:甘美的露水,理想的结果
自均:自动调和,调谐,调和,调节
条件:领导者如果能做到时时处处遵从于道
趋势: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便会自然而然地与团队的计划相吻和。天地相合而风调雨顺。不用发号施令,团队成员的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团队的整体利益相和谐。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始:起头,最初开头,开始
制:制度 法令 至
有名:被人们所熟知,有名气,有知名度
知止:懂得在什么时候停止。
条件:当人们对道了解熟悉之后,趋势:就可以做到适可而止了。
知止所以不殆。
殆:灾祸,危险
条件:能够适可而止。趋势:就不会有灾祸了。
分析:
本章重点是,适可而止,知止不殆。 其前提是对道即规律的把握。
举例:
魏惠王死,下葬的日子已定。可是当天下起大雪来,积雪深得几乎能没到牛眼那么高,城郭的路无法通行,太子准备用木板构筑栈道去送葬。群臣都去谏阻太子,说:“雪下得这么大还要送殡,人民一定会叫苦连天。国家开支又恐怕不够,请暂缓时间,改日安葬。”
太子说:“做儿子的因为人民辛苦和国家开支不够的缘故,就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这不合礼法。你们不要再说了。”
大臣们都不敢再去劝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犀首。犀首说:“我也没法劝说他,看来这事只有靠惠子了,让我去告诉惠子。”
惠子听到后说:“好吧。”就驾着车去见太子,说:“安葬的日期已定了吗?”
太子说:“是的。”惠子说:“从前周王季历埋葬在终南山脚下,渗漏出来的水侵蚀了他的坟墓,露出棺材前面的横木。周文王说:'啊,先王一定是想再看一看各位大臣和百姓吧,所以才让渗漏的水把棺木露出来。'于是就把棺木挖出来,给它搭起灵棚,百姓都来朝见,三天以后才改葬。这是文王的义举啊。现在葬期虽然已定,可是雪下得很大,可以深没牛眼,牛车难以前行,太子为了能按期下葬就不顾困难,这是不是有些急躁?希望太子改个日期。先王一定是想稍微停留一下来扶护国家,安顿人民,所以才让雪下得这么大。据此推迟葬期而另择吉日,这不正是文王般的大义吗?像这样的情况还不改日安葬,想来大概是把效法文王当作羞耻了吧?”
太子说:“你说得太对了,请让我推迟葬期,另择吉日。”
分析:
条件:大雪之下,如期下葬 趋势:劳民伤财,违背王意
大雪天太子执意如期为王下葬,这是为孝而孝,为名而孝,形式主义。惠子让太子明白了孝德背后的道,即规律,这就使道有名了。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太子明白了尽孝与爱民之间的规律,便主动将下葬之事停止下来,另择日期。避免了劳民伤财,祸乱民心。这是知止而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