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砸盘是螳螂捕蝉,小心后面还有狠手!

当前的行情,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升级版,如果眼下只是看到自己股票的涨涨跌跌,或者是市场指数的涨涨跌跌,那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面大行情还会更加晕头转向。下面我对于当前如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是“螳螂捕蝉”的升级版行情,我分两块细细说。

一,切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先说什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路、理念和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当然这种巨大进步也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市场内的博弈已经残酷无比,这点下面会详细说。另外机构投资者规模这两年增长迅速,到去年11月,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超过50%以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互为对手盘已经是常态,原先那种建仓,放消息,忽悠散户进场的套路在机构之间是没法使用的,所以必然洗心革面,用「大数据」作为决策依据,进行操作。同时,伴随着90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机构的决策层,他们没有机会经历整个一轮的牛熊转化,所以更青睐「大数据」建模做长周期、跨市场的分析,来解读整个市场的来龙去脉,用以抵消相对于70后、80后的经验劣势。结果就是,现在的机构投资者的操作与数据挂钩,数据不符合,说的再好也不会动手。数据一旦符合条件,形势在不看好也会去操作。
这种机构投资觉得的大变化,如果不去注意,还是停留在10年对机构的认识,想去猜机构投资者动作,没有意识到整个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理念和方法的潮流,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接下来不去用「量化大数据」的思路追踪市场的交易行为,就会越来越跟不上拍。

X
二,博弈已经有四个层次
再说,为什么行情是螳螂捕 蝉的升级版。霍华德.马克思在他的《投资最重要的事》里说过博弈有两个层次,但做A股的都是2000年前孙子兵法的后代,博弈两层次在大A面前实在弱爆了,A股博弈非常残酷,博弈第三层次,第四层次都有了。
就以中远海控为例子:
1,博弈第一层次:秋蝉
4月7日中远海控公告一季度业绩增长52倍。觉得业绩大幅增长,股价应该上涨的,会在4月9日上涨的过程中买入,这是秋蝉。
2,博弈第二层次:螳螂
这个层次,会觉得中远海控业绩增长52倍,是超预期的,所以股价会涨。这种人,会在4月8日追进。
3,博弈第三层次:黄雀
第三层的人,提前知道中远海控业绩会超预期大增,所以提前买入推高股价,等待利好兑现,吸引市场资金进入。这些人会在公告之前进入。
4,博弈第四层次:猎枪
第四层的人,提前知道中远海控业绩会超预期大增,并且算准了一定有人提前进入,所以早早在公告前埋伏、在业绩报告前夕横盘,在业绩公告后短期拉升然后暴跌,或者干脆直接暴跌。

而以上这些,用「博尓系统」去量化交易,观察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也是非常温和。在公告业绩大增52倍之前,中远海控已经有所上涨,并且震荡两周,但震荡两周的背后橙色「机构库存」,已经是持续不断了。那一刻,普通投资者看走势,只是一个普通的震荡股,但看量化大数据,机构行为已经非常积极,而在股价不涨的震荡中,如此积极,说机构没有图谋,也没人相信。


回头看我们自己,在这四个博弈的层次中,我们能算到第几层?实际炒股不是单纯比谁聪明,换个角度,升级一下自己思维,少研究涨跌动机,多观察交易意图,看到机构资金的积极行为的变化,操作水平可能就是一个飞跃。上面的「博尓系统」,可以到应用市场,装好一个「博尓系统」的手机应用,然后自己就能去量化交易了。「机构库存」是专门量化机构交易行为的结果,防忽悠的利器。

三,后面到底谁会涨?
现在很多股票下跌,下跌背后是否有「机构库存」,结果也是天差地别。大家看下面一路股票的对比就清楚。下面A、B两个股票,走势上都是快速回落,哪个会涨,哪个会跌?看走势未必清楚。
但拿「博尓系统」量化交易,A股票下跌背后,橙色的「机构库存」不断增加,说明机构资金越来越积极的参与进来,无视最近的回落。而B股票,同样的反弹回落,橙色的「机构库存」处于消失状态,说明机构资金一直就没有积极参与。两种状态一比较,对哪个股票更自信?显然是左边的那个。


结果也确实如此,橙色「机构库存」持续出现的A股票是胜蓝股份,他尝试了长阳突破。右边B股票是新余国科,「机构库存」消失之后越跌越快。


眼下由于股票数量不断增加,机构资金做不到全面炒作,所以毫无疑问,这两种股票4月份都会存在。当大家看到自己的股票调整的时候,有没有自信短期能涨回去?可以到应用市场,搜「博尓量化」装好一个「博尓系统」的手机应用,然后自己去量化「机构库存」的变化。


可以说,把「机构库存」量化清楚了,能看到手头股票调整背后「机构库存」不断增加,那么自信自然而然就来了,并且还会越做越顺,这点我用「博尓系统」10年了,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