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说字之人的三六九等

“人是平等的”只存在于法律层面,甚至法律面前也说不通。

故,人是不平等的,这是自然现象,无可厚非。

早有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这也许就是后人分三六九等的来源吧。

但是,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追求平等的权力。

大篆书法:见贤思齐(来源网络)

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的本性。于是就有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

“古圣先贤”都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并且也希望身边能有这样的朋友,正所谓:鸟随凤凰飞行远,人伴贤良品自高。随着人们的不断追求,在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学科带头人,并且给他们冠以“圣人”的 名号。

比如人们熟知的中国历史十圣

酒圣:杜康 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 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 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 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 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 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 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如果你也想当圣人,先找到一个领域,然后一门心思,继承发扬,有目共睹,口碑相传,等待时日,盖棺定论,然后就差不多了。着急不得。这只是说说而已,若想成为圣人,难上加难啊。现在我们来看看“圣”字的演变和内涵。

我们先看看甲骨文的写法吧:

圣,甲骨文写法

《甲骨文字典》中对圣的解释。

从甲骨文字典的解释中得知,甲骨文字形从耳,从人,从口。并且说声,圣,听三个字同源。今天这三个字的韵母也相近,声和听也确实从耳,从口,从人。口可以发出声音,用耳朵可以听到,施行这几个动作的主体是人,没毛病。但是,怎么跟圣有关系呢?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要做圣人,一定要有很强的听力(耳),并且也可以把学到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口),这就是圣。

如果理解起来比较牵强,我们再看一个字——闻。

闻,甲骨文写法

闻,甲骨文写法,方向不同,意思相同。

闻,甲骨文不同时期的写法。

《甲骨文字典》中闻的解释。从甲骨文字形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很谦恭的人在谛听。如果用闻组词,很自然地可以有闻道,闻听,如是我闻等等,这些都跟学习高级的学问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脱离低级趣味,一定要学习,要有更高的追求,而且,要虚心求学,向明道的老师学,从大自然中学,最后结合自己的体悟,而后有所感悟,最后悟道。

这确实有点难。先说,往自己身上想,第一,你有远大的目标吗?不管是否能说出来,写出来,就算埋藏在心里,问问自己,有没有?第二,有谦恭的学习态度吗?你能够虚心接受吗?第三,你遇到明师了吗?明师给你说道了吗?这些都具备了,还得加上若干年自己去悟。这些都做到了,才能说是一个闻道的人。。。

这还没完呢,还不是圣人呢。圣人要在闻道之后,还要口传身授给更多的人,这才是圣人呢。所以,圣人确实难上加难。

如果能够做到圣人,肯定可以就算是上上等人了。中国历史上,到现在也才有十几个可以称为“圣人”的人。

但是,在《黄帝内经》当中,圣人只是修炼的起点。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中明确介绍了圣人和至人的关系。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榆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按说已经不错了啊。甚至都没有嗔恨之心,还一直能够精神不散,最后,可以活到100多岁,了不得了。但是,刚才说了, 这只是修炼的开始。还要继续向上,往下一个目标迈进——至人。至人怎么个意思呢?请看内经中所说。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显然,至人比圣人更高一级。至人能够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厉害了。可以任游天地之间,天上,水里,地上,毫无障碍,而且,只要你能说出来的不管多远的声音或者物件,都能看到眼里,听到耳里,不就是千里眼,顺风耳吗,这些都会了,可以称为至人了。。。好吧,我们还是回到座位上,看看这字是啥意思吧。

文字中,如何理解至字呢?

我们还是从甲骨文看起。

至,甲骨文写法

正好,《甲骨文字典》也收录了至字,我们来看看甲骨文字典中如何解释的。

《甲骨文字典》中至的解释。

根据罗振玉先生的解释,这个至字就是弓箭触击到目标的一个会意。大家都有生活常识,射出去的箭会一直向前,只有触击到目标或者落地后,才会停止,这就是至的本意。如此说来,至人,根据甲骨文解释,从字面理解,就是一直向上修行,修行到一个目标的人叫做至人。修行到什么目标呢,内经中云: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中的最高境界了,不能再往上了。当然,这只是我们普通人的理解,根据内经的指引,我们知道,在至人之上,还有高人,是什么呢?是真人

内经中云,真人就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换句话说,就是长生不老之人。我们以前听说过,什么人活到了120岁,什么150岁,甚至200岁,800岁等,这些都不是真人,真人无有终时。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这个时候,我特别想说一句,我是吃瓜群众,我是凡夫俗子,我什么也不是,但是,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有梦想,我要向上,我要学习。

你我都是人,不止三六九等。有梦想,就能向上。好了,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有梦想的好少年。

补充

圣的演变

简体字的圣,繁体字写作聖,但是,繁体字中也有一个圣的字形。具体演变过程如下所示:

用简单的字形讲两个字形进行了统一,简化后都用圣代替了。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一

    为什么说中文不是"象形文字"之十一 在文字考证中最要不得的行为就是杜撰.康殷在<文字源流浅析>居然杜撰出一个像蝇拍一样的捕兽器,并画一个说是捕兽器的图形.显然这是毫无根 ...

  •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腋

    咏梅书斋 甲骨文無腋字,以亦通腋. 甲骨文亦字的字形: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亦,從大.從八,八標示腋窩部位之所在.古腋字.本義是人的腋窩,卜辭借用作副詞,也.又之義. 陳年福&l ...

  •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墜

    甲骨文通假字字例--墜 咏梅书斋 甲骨文無墜字,以隊通墜. 甲骨文的隊字的字形: 陳年福<實用甲骨文字典>:隊,從 ,從倒人,會意.讀zhui,墜字初文,墜落,引申為倒翻.低沉.殞滅.又讀 ...

  • 每日一字——夏

    每日一字--夏 蝉声未闻已立夏--每日一字,滴水穿石. [今日立夏]谷雨悄无声息地走掉(每日一字:谷),今天立夏了.去年的今天,妈妈早上发微信说:"今日立夏,晚上煮鸡蛋."结果到了 ...

  • 文耕说字-人

    今天试着说说"人"字的来历. 这人啊,写起来简单,一撇一捺,可做起来不容易啊,甚至有的人到老也没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翻开<汉语大字典>,竟然有16个词条来解释人的意思 ...

  • 文耕说字——道

    [道,西周金文] 道,不可说.也说不清. 可是,不说又不行. 不过,从文字字形和演变角度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我们中国有独特的文化--文字, 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而且依然在使用的文字. 经历了几千年 ...

  • 吾与我,不分明,文耕说字——吾

    [吾,毛公鼎铭文] 弟子规有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里说的是要回答自己的名字,不要说:我,或者吾. 不分明说的不是吾和我的意思,而是吾与我不比告知对方名字更直接. 回答我或者吾,人都不 ...

  • 天天向上其实很有深意。文耕说字——上

    道德经中有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孝经中有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毛老爷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爷子还说过一句话: ...

  • 病是怎么来的——文耕说字

    [病的来历] [疒(病),甲骨文字典] [疒,甲骨文写法,书法字典] 疒,甲骨文字典有收录,同病. 疒,会意字,从人,从 ,就是床. (在说文解字中,疒的发音同讷) 象人有疾病,倚箸而有汗滴,卧床休息 ...

  • 文耕说字——常

    常,平常,日常,无常,常理,常德,常数,常任理事国. 这几个词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如果了解了常的本意,这些词也就明白了.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常的说文解字解释. [常,说文解字注] 下帬(裙)也.釋名曰 ...

  • 文耕说字——兵

    [兵,甲骨文字典] 兵的甲骨文写法属于会意字. 从斤,从共. 斤在上古社会,指的是斧子,一种短兵器. 共,就是双手,双手拿着斧子,就是兵的本意. 做名词用,指的是兵器,拿着这种兵器的人,就是士兵. 在 ...

  • 【文耕说字】盘古开天与天书奇谭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不仅有5000年的传承,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未曾中断.历史典故中包含了民族的智慧,我们要从故事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字. 中国和其他几个古文明 ...

  • 坚强了不是好事吗?怎么就是其死也坚强?文耕说字——木

    为什么说文字里面有智慧?所谓文以载道? 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传承5000年至今,还未曾中断? 从下面的一组甲骨文中,希望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 甲骨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象形字. 如果了解了象形字这个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