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八集
相关推荐
-
雨桐时光︱头一趟走姥家
雨桐满月后,有一个固定的节目:头一趟走姥家. 这是本地的习俗.叫作"挪挪窝".因为孩子太小,时间宜短不宜长.有一两天的,也有三两天的. 那天,雨桐的舅舅开车来接雨桐和她的妈妈.雨桐 ...
-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朗读者:天意女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现在的我虽然没有诗人艾青的家国情怀,这句话确实很符合我现在的心境.随着年级的增长,情感越发脆弱,以至于看 ...
-
散文||通往姥姥家的桥
通往姥姥家的桥 孙雨成||吉林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记忆中通往姥姥家有一座小木桥. 姥姥家住在卡岔河的北岸.那时,通往外屯的土路横跨着屯西边的小河,为了出行方便,村民们自发的用几棵大杨木担在河两岸,上面 ...
-
寿多则辱
寿多则辱
-
梨花又开
梨花又开 我感觉梨花还是远了好看.我看过两处梨花.在济南仲宫,能在树下走动,可以看花的形态,闻花的味道,感受不到花的神韵:在苏州树山,是站在一个高处,远处的梨花若云朵染白了山冈,既明丽又幽美,如同仙境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二集
少 年 (十二) 1978年1月,我和我的爱人结婚,大舅和大舅母来到沈阳参加婚礼,给我们夫妻每人裁剪.缝制了一套毛料的中山装制服. 衣服做好后,我们都被大舅的手艺惊呆了,除了身材可体外,所有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三集
少 年 (十三) 老爷的手,粗糙得就像戴着钢盔甲的手套,不怕任何木刺扎.记得姥爷给妈妈编苕条筐时,每一根苕条都要用一个木头顶尖,从上往下一破三瓣,然后才能用破好的苕条编筐. 木头顶尖就是一个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四集
少 年 (十四) 1962年2月3日,腊月二十九,爷爷把11只兔子中的九个大兔子全都杀死,我剥的兔皮,九只兔子装满了家里的大洗衣盆. 第二天是年三十除夕夜,全家吃的团圆饭便是大锅炖兔子,妈妈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五集
少 年 (十五) 我们家二楼对门的邻居也姓赵,他们家的大女儿大我两岁,叫赵贵琴,和我姐姐同年,名字也只差一个字,姐姐中间的字是雨,她中间的字是贵. 姐姐雨琴便向贵琴姐借了白上衣和毛蓝裤子给我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六集
少 年 (十六) 上午九时,国庆典礼大会就在中山广场开会了,各级领导讲完话,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游行开始. 在我们学生方队的前面,是一辆装着一个大花篮的胶轮手推车,花篮牢牢地绑在手推车的车架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七集
少 年 (十七) 转过头来,赵丽萍又对我爱人讲:"赵雨祥在我们班里画画得可好了,同学们都喜欢他画的画,他的美术功底,让全班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说道美术,我们6年5班从1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少年》第十八集
少 年 (十八) 买不起就自己做,虽然是山寨版,但能使用就是成功! 我最先开始制作的是集邮册.先用废旧的硬纸板,裁成集邮册大小的十几张,然后用白纸和浆糊把裁好的硬纸板双面粘好,再用旧白布裁成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一集
昨天,写了<突然想到的>(后来改名叫<红薯>)因为第一次写博文,就直接写到我的博客页面上了.到了午夜12时,5000多字的博文已经开始收尾,还有几百字就写完了.这时,我的博客突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二集
红 薯(二) 我们叶家村第三生产队的社员,最爱吃的是高粱米,用老农的话讲"有嚼头.抗饿"实际这也是一种无奈!所以,每年生产队的地里,除了不能种高粱的地外,能种高粱的地都种了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三集
红 薯(三) 新建的青年点是三间房,屋盖上完瓦后,本应该是平平整整的屋面,却由于木头檩子太细,全都被沉重的红瓦压得变了形.房脊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龙,所有的檩子全部在中间部分向下弯曲. 由于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