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相关推荐
-
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在成长的记录中,有些会轻描淡写的略过,有些是需要浓墨重彩去抒怀. 很怀念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浙江美术馆看看画展.而随着长大,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当有那么一天,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初心后,我们调 ...
-
潘天寿的艺术风骨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由于客观因素,这门民族传统艺术曾度入低谷,齐白石.黄宾虹二位大师又相继辞世,中国画何去何从?时代呼唤领军人物的出现. 国立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正是在此时被推到了台前. 1923 ...
-
潘天寿的艺术和他的“特色论”
作者:卢炘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由于客观因素,这门民族传统艺术曾度入低谷,齐白石.黄宾虹二位大师又相继辞世,中国画何去何从?时代呼唤领军人物的出现.国立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正是在此时被推到了台前. ...
-
潘天寿: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潘天寿作品 初晴 导读 -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画,从具体技法上讲很不错,而整个格调大不类也.因为格调只能体察于象外,临去秋波,出于纯洁,露于自然,无意于媚,而有百媚自生.搔首弄姿,求人一顾, ...
-
【百年巨匠·004】潘天寿: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
{大师是一种境界}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语录]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学作画之道. 画贵自立. --论画残稿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 ...
-
潘天寿论画摘录: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2021-07-26 09:10·一点书画 一.艺术与人生 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 --论画残稿 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 ...
-
潘天寿: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潘天寿|艺术|中国画|水墨|画家|绘画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1955年作 116.7×119.7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 露气 1958年作 130×154cm 纸本水墨设色 一.艺术与人生 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 ...
-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夫美不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在山水画欣赏和创作上,审美层次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如潘天寿所言: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 ...
-
【名人画说】绘画作品之高下,画风诗意不同,终在境界差别较大
文/钱毛毛 对于绘画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绘画作品的画风诗意有高低之分,其差别是非常大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根本原因是因为每一幅作品所体现的的境界不同,画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各异,才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别. ...
-
天人合一:艺术精神的至高境界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小夜 在中国,哲学是艺术之基础,而天人合一便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核心.无论是建筑.诗词或是绘画,艺术家们总是在处理自身与万物关系时呈现出一种交融与共享的状态.或许正是因为天人合一思想如 ...
-
艺术意境:映射心灵境界,化实景为虚景
什么是艺术意境?以人生为对象,赏其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清代画家方士庶在< ...
-
批评别人讲艺术,接受批评讲境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职场上,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任何人都要批评别人或接受别人批评.如何对待批评,不仅仅是职场基本素养,也是如何树立威信.提高效率的途径之一.遇到批评时,无论是上级.同级还是下级,都 ...
-
纪念潘天寿逝世50周年丨童中焘: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潘天寿,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后任教于上海美专与新华艺专,历任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潘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