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登临达蓬山,徐福东渡,一去不返

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徐福村,地处达蓬山北麓,村东有凤浦湖,村西有窖湖,著名的达蓬山乐园,就在达蓬山下的窖湖畔。

徐福村原名上田央村,上世纪90年代,慈溪市开发徐福东渡文化,开辟了达蓬山旅游风景区。

2000年,达蓬山脚下的上田央村,更名为徐福村。

徐福村,有山,有水,还有历史和故事。

2019年,徐福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徐福村南侧的达蓬山,古时曾长满香草,因此最早时名为香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曾登临香山,望海欲自此到达蓬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后人取“到达蓬莱”之意,将香山改名为达蓬山。

那么,秦始皇真的登临过达蓬山呢?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史记》中写到了秦始皇临浙江,上会稽,并没有提到达蓬山或是香山。

《四明谈助》援引了《宝庆志》的记载,却有这样的记载,达蓬山,“山上有岩,高五六丈,有石穴,深四丈余。岩上有佛迹,多香草。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号‘达蓬山’。佛迹在达蓬山之顶,悬崖绝壑,石壁削立,而壁间有三佛迹在焉。斗鸡石在达蓬山间,高五丈左右,二崖兀立对峙,如斗鸡之状。”

从《宝庆志》的记载可知,秦始皇确实登临此山,并因“欲自此入蓬莱”,故名达蓬山。

达蓬山、徐福村,还有秦山村、兰屿村等地名,都与秦始皇出巡相关。

镇海区九龙湖镇秦山村,秦始皇东游至浙江期间,行驾曾驻扎于此,秦山村因此而名。

慈溪市龙山镇方家河头村的兰屿自然村,兰屿之名,颇为文雅,大有来头。

据传秦始皇到浙东后,登上达蓬山,巡至灵绪山,见此地风景如画,便以身边的爱妃兰屿之名命名。

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方士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及水手百工,从达蓬山下的凤浦岙出发,希望到达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的海岛,寻得长生不老之药。

达蓬山的东北方向,古时还是茫茫大海,徐福出发的地点凤浦岙,就是现在凤浦湖畔的凤浦岙村,与徐福村相邻。

徐福东渡,并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也没有到达蓬莱仙境,并且再也没有返回故土。

据传徐福东渡,正是为了避免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投秦始皇所好,主动上书请求东渡蓬莱仙境,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因此一去不返。

这一年,正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

徐福一去不返,一代帝王秦始皇,在这一年不幸病故,年仅49岁。

秦始皇在位37年,欲求长生不老,却壮年早逝,历史因此而改写。

徐福的下落有多种说法,但是大多倾向于认同徐福一行登上了东瀛日本的疆土,在九洲岛定居下来,并向日本人民广泛传播先秦文化与技术,日本境内存有“徐福公园”等遗迹。

羽田孜,曾于1994年春夏担任过日本首相,他认为自己就是徐福东渡移民的后裔。

羽田孜自称,祖上姓秦,老家还有“秦阳馆”。

达蓬山不高,海拔400多米,正是因为徐福东渡的历史传说而闻名,慈溪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徐福东渡文化。

达蓬山上的徐福文化园,就是达蓬山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福文化园中有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秦渡庵、小休洞、跑马岗、饮马潭等等与徐福东渡有关的历史遗迹,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重现徐福东渡的壮观场景。

特别是徐福东渡摩崖石刻,大约刻于唐宋间,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反映徐福东渡场景的唯一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十分珍贵。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经学家、史学家,余姚人黄宗羲,又叫黄梨洲,曾于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冬季游历达蓬山,写下了《达蓬纪游》八首诗,诗中写道:

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

浪中鼓万迭,鲸背血千年。

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

达蓬山的最高峰有气象雷达站,早几年去的时候,墙上刻有黄某人题写的站名“达蓬山气象雷达”,落款处刻有题写人的名字。

这几年再去的时候,站名没有变化,但是落款处的题写人名字,却被抹掉了。

世事变迁,一切归于浮云。

是非成败转空头。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