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发汗的方法有11种

中医书友会第 1903 期I导读:《伤寒论》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其汗法有:解肌发汗法,开腠发汗法。汗法兼法有:清热发汗法,化饮发汗法,生津发汗法,利湿发汗法,和解发汗法,和阴发汗法,导下发汗法,温阳发汗法,温补清汗法。希望通过本文,大家对汗法有着进一步的认知。《伤寒论》汗法十一则浅析作者/徐宗裔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表证。《伤寒论》中以阴阳六经辨证论治,太阳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病是邪在表,以发汗解表为正法,故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伤寒太阳病表证,因证候有中风表虚和伤寒表实之分,故治疗太阳病同一汗法,有解肌发汗法和开腠发汗法之别,是《伤寒论》汗法中的两种代表方法。《伤寒论》六经病证各不相同,一经有兼证、夹证、变证;二经或三经有合病、并病;人体感邪、秉赋、宿疾、隐患各异;治疗上有失治、误治;同时还能出现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相互转化。这样就使伤寒六经病证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仲景对汗法的应用就不仅用于太阳病,亦用于阳明、少阳病及太阴、少阴、厥阴病的兼证、夹证、变证和二经或三经的合病、并病中。一法而多经应用,以及汗法与清、温、补、和、下等法结合应用,体现了仲景的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的治疗原则。现就《伤寒论》中汗法11则浅析如下:一、解肌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或鼻鸣,干呕,脉浮缓。3.代表方及方解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微汗之剂。方中桂枝辛温,温经散寒,解肌发汗为君,芍药酸寒益阴敛血为臣。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味辛助桂枝解肌发汗,甘草合芍药酸甘化阴,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里。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二、开腠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3.代表方及方解麻黄汤:为汗之峻剂。方中麻黄辛温,开腠理而发汗,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邪,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和中。四药配合,以收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三、清热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2.适应证太阳表寒,里有郁热:症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疼,不汗出,烦躁,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脉浮紧或浮缓。3.代表方及方解大青龙汤:因其无汗,以麻桂之辛温并重用麻黄加强发汗解表寒作用,因有郁热,佐石膏之辛寒以清里热,除烦躁,倍甘草加生姜、大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兼能协助发汗解表。四、化饮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表寒,里有水饮:症有发热恶寒,干呕,不渴,咳而微喘。3.代表方及方解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半夏温中化饮,散寒降逆,五味子以敛肺之逆气,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发汗而外邪得解,温中则里饮蠲化,一举而表里均治。五、生津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表实,筋失津养:症有太阳病,无汗,恶风,项背强。3.代表方及方解葛根汤:方中麻黄、桂枝辛温发汗以解表实,项背强是太阳经脉为风寒外邪阻滞,经输不畅,背部肌肉失于濡养,故加葛根生津液、舒筋脉,以解项背强。六、利湿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263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2.适应证表邪未净,阳明湿热:林澜曰:“麻黄连翘一证,虽曰在里,必因邪气在表之时,有失散解,今虽发黄,犹宜兼汗解以治之也。”症见:身黄,发热,无汗,恶寒,身疼,肤痒,小便不利,脉浮。3.代表方及方解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医宗金鉴》曰:“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即利湿发汗,清热退黄。七、和解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2.适应证邪入少阳,兼有表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伤寒的表证仍在,但虽不是喜呕,而已是微呕,虽未至胸胁苦满,而已是心下支结,这是邪入少阳之证。3.代表方及方解柴胡桂枝汤:此为柴胡、桂枝两方各半剂之合方,以和解太阳少阳各半之邪,在和解中寓有发汗散表之意。八、和阴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279条上节:“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误下,太阴脾虚:太阳病误下后,因而腹满时痛者,乃脾虚也,不可再下,且太阳表证未罢。3.代表方及方解桂枝加芍药汤:方中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以解外,倍芍药和脾阴而治腹满痛。九、导下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279条下节:“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适应证太阳误下,太阴里实:太阳病误下后,大实痛者,非虚痛也,也还有腹中满痛、大便不通等有实可攻的症状。3.代表方及方解桂枝加大黄汤:因也是太阳表邪未尽,故同上仍用桂枝汤领出陷入的太阳表邪以汗解,加大黄微导其滞,以下其里而治实痛。十、温阳发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2.适应证少阴里寒,兼有表证:其一,少阴病初得表证,症有反发热、脉沉。反发热是兼太阳表证,脉沉是少阴里寒;其二,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邪尚未深,无里证。3.代表方及方解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此少阴发汗二方,其一以附子温经助阳,麻黄发汗解表,细辛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太阳之表是汗剂之重者;其二是得之二三日病尚浅,比前之症亦稍轻,无里症,所以去细辛加甘草,是汗剂之轻者。十一、温补清汗法1.《伤寒论》原文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2.适应证伤寒误下,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是大下后阳邪内陷,郁而不能外达。下部脉不至乃下寒及津血所伤。喉咽不利唾脓血是热毒上蒸。泄利不止,脾弱误下所致。3.代表方及方解麻黄升麻汤:方中用麻黄、桂枝升发阳气,使邪从表汗散;升麻为升清解毒之要药,治咽痹肿痛;黄芩、知母、天冬、石膏清上焦之热;干姜温在下之寒;当归、芍药、葳蕤滋阴养血;白术、茯苓补脾止泻;甘草和药调中。因难治而面面俱到。综上所述,从《伤寒论》中的不同汗法及汗法的兼法治则中,可见仲景六经辨证之精究,治法之严谨,化裁之灵活,用药之缜密。正如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里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实堪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仿效。推荐阅读《伤寒论》中的濈然汗出,你了解多少?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总结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江苏中医》2000年第21卷第1期,作者/徐宗裔。编辑/徐艺萌,校对/阿珓,王雅晴。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娄绍昆老师主讲的《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上线后,至今已有近900人加入。下方2分钟的视频,是免费试学的一小部分: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中风病主用桂枝汤解肌和营卫七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7 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原文13条) 头痛见第一条,发热,汗出,恶风见第六条,重互其文,以叮咛辩证用法,首宜识此 ...

  • 太阳经上篇

    ​太阳经受病之初,有定脉定证一法.(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 先挈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 太阳受病,有风寒不同 ...

  • 【经典自学】第二节 桂枝汤证(12、13)

    [经典自学]第二节 桂枝汤证(12.13)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 ...

  •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尚论篇少阳经证治大意

    ​仲景少阳经之原文,叔和大半编入太阳经中,昌殊不得其解,岂以太阳行身之背,少阳行身之侧,其营卫显然易辨,非如阳明与三阴之属脏腑者,营卫难窥,故将少阳之文,汇入太阳耶,此等处窃不敢仍叔和之旧,盖六经各有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 【连载】《伤寒论》解读44

    导语 今天继续来逐条解读<伤寒论>,小编也不知道能连载多长时间,希望能善始善终吧,历史文章列表如下: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本条垂法示戒,让人 ...

  • 运笔的方法这11种,可以练练吗?

    运笔的通常方法,即起收.顺逆.提按等写法,也就是表现书法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运笔方法.称为通常方法,既是为了表明其通用而正常的性质,也是为了区别于专用.比拟等运笔方法. (1)起收 运笔的起与收,即书写 ...

  • 行书书法:运笔的方法这11种,练了不亏

    行书书法教程 公众号 一切艺术的艺术性,都是由其特有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所以先贤明确地指出:"艺者,绝技也."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由运笔法表现的,所以无论是"不可言宣&qu ...

  • 图神经网络中可能用到的11种距离, 小结

    在图表示学习,图分类,节点分类,链接预测,时常常需要估算不同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度量(SimilarityMeasurement),这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计算样本间的"距离"(Dist ...

  • 初中三角形:11种辅助线添加方法,中考前务必掌握!

    成才路上 初中精品学习资料 10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初中数学三角形11种辅助线添加方法,中考前务必掌握!

    三角形是同学们在初二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在几何证明题中是最容易出错也是最容易考核的题. 几何知识一直是初中数学的学习难点和考试重点之一,几何这一章节的知识在中考数学之中占据了非常多的分值,其 ...

  • 再读伤寒论,伤寒论中记载的八种治疗方法

    <伤寒论>记载了113方,这些方子用了91味药物(由于统计标准不同,各家稍有差异),比<内经>大大地发展了. 这113个方子概括为八种治法:汗.吐.下.和解.温.清.补.消. ...

  • 提高员工敬业度的11种方法

    组织必须对自己的业务计划以及在疫情爆发期间的工作方式进行大量调整.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敬业的员工来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他们需要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做准备,这种全球性流行病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 ...

  • 一物降一物!这11种常见病的“最怕”中成...

    一物降一物!这11种常见病的"最怕"中成药,大夫自己都在用,建议收藏!   1:胆囊炎---备用---利肝片 [功用]:清肝.利胆.用于胆囊炎以及肝脏分泌机能障碍等.   2:口舌 ...

  • 省中医经常用的11种中成药,为家人收藏起...

    省中医经常用的11种中成药,为家人收藏起来,早晚用得上! 1. 房颤心跳快体力疲乏--"守护神"--(仙茸护肾胶囊) 药理:温肾健脾.适用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气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