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妄心的当下,就是真心;物来则应,过后不留,就是开悟!
相关推荐
-
不议他人是非——请默念:“我什么也不是”
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当然, 神明之所以谓之"神明",它指的并不是什么形而上的超自然力量-- "神而明之"谓之"神明",明了自 ...
-
体光老和尚:路头若识得,生死当下休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 话头看得纯熟,对外边的音声不动心不动念,内不起贪嗔痴,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你不要着急,你不 ...
-
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则灭
放下即是快乐,随缘就会心安. 放下,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人生的另一种坦荡,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放下是无为而有为,无欲而有欲. 放下就是岸,岸就在你脚下. 随缘不是随便,而是顺其自然, 不躁进.不过度. ...
-
读《庄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一)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就像日夜永恒的交替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二)人们获得生命,这是适时而得:失去生命,这是顺应变化.人们能够安心于适时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就是古人 ...
-
物来则应,因果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所言的"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是道的最高境界. 他说,得道的人身处世间,对于外物既不欢迎,也不拒绝,"物来而应,物去不留",因此能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未来而忧者愚,事已去而悔者蠢.为将来的事现在就开始忧虑,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念念不忘,烦恼不断,这是愚蠢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事不惧不恼不忧,这事如果是好事,笑着面对.如果不好,也要告诉自 ...
-
易经(217)物来能应否?
易经(217)感而能静 天地万物之情,感于外则必动于内,所以一不动感情则已,一动则很难收拾,为什么小孩子早恋就会成绩不好,因为感于情伪之交,一触而不能自恃也. 男人看到美丽的女子常流口水,内卦感于股, ...
-
05-物类课: 物以声应,方以类萃---节卦
05-物类课: 物以声应,方以类萃---节卦
-
土地租赁合同到期欲解除,地上添附物的产权应归谁?
土地租赁合同到期欲解除 2002年底,森林公司和泰特公司签订了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约定由森林公司使用泰特公司100亩土地,每年的租金为50万元,合同期限为5年.2003年,在取得泰特公司的书面同意后, ...
-
有一种智慧: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温暖李健 - 似水流年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什么是"涤除"呢? "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 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