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
相关推荐
-
《尚书》10句传世金言,以史为鉴,参透人生!
红途网络明全 2020-10-18 22:01 <尚书>又称<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主要记载了商.周两代上层统治者们的一些言行语录.<尚书>10句传世金 ...
-
《直方周易》四十一 损 六四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四十一 损 [损]六四 损其⑴疾⑵,使⑶遄⑷有⑸喜⑹,无⑺咎⑻. [译]六四 减少老百姓财富增加上级财富 ...
-
为什么要读历史?以史为鉴吗?
为什么要读历史?以史为鉴吗?
-
以史为鉴?――读《柏杨曰》
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 <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作者,柏杨,海南出版社出版. "<柏杨曰>是柏杨先生在<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基础上,耗费五年时间编撰 ...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这悲愤的<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与全中 ...
-
4月4日记 | 以史为鉴
感谢文字.纸张的发明,我们不缺历史,同样我们也不缺基于各种历史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小说.但要真正以史为鉴,似乎并不容易,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历史再次重演",我们经常说到"历史总 ...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书中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作者就是那个少年砸缸小可爱.长大龙图阁直学士.死后从祀于孔庙的司马光. 内容:<资治通鉴>共29 ...
-
以经治世与以史治世
朱熹和司马光都曾经为官,而且官职都不小,从仕途发展上来比较,朱熹的仕途之路甚至比司马光的仕途之路还顺利一些,但后人提起朱熹,想到的第一个称呼却是理学家,再不然就是思想家.哲学家,根本没有政治家这个称呼 ...
-
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具有哪些特质?(言之有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章制度,涉及社会规范.文化制度.刑罚政令.行为方式等方面,蕴含着许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优秀传统制度文化,今天仍然具有调治人心.惩恶扬善.保护生态等价值.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 ...
-
中华文化习养“国学书法”初探
/ 国学,一国之学,华夏之根,民族之魂. 书法,中华国粹,文化精华,审美代表. 我们尝试将国学核心精神与国粹书法紧密结合,以传承先贤之优良传统,不负先贤良苦用心及"丰功伟业". 前 ...
-
中华文化无“理”有“害”论(修改稿)
高懿德 2020年3月22-26日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恩格斯的这句话虽然在今天仍言犹在耳!但殊为可惜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迄 ...
-
对比光绪时的字典,《新华字典》彻底切断了中华文化的源头
2017-10-03 20:00 作者〝老愚〞日前发表文章,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1949年之后编撰的<新华字典>做了一个对比研究,赫然发现,原来<新华字典>在 ...
-
易经:静待中华文化之花绽放
文/良云化雨 这段时间走在马路上,突然感觉路上的井盖与道路贴合的情况好很多,汽车行驶在井盖上也平稳了. 记得几年前媒体上经常曝光井盖企业偷工减料的事情. 不要说农村,就在城里,路上井盖经常坏,汽车经过 ...
-
读懂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中华文化精髓!-致远书香
读懂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中华文化精髓!-致远书香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叫养生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中华文化 #国学智慧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叫养生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 #中华文化 #国学智慧
-
陈来: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宇宙观.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机械论的宇宙观相比,古典中华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而不是重视静止.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学.从这种有 ...
-
中华文化-临习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景)
中华文化-临习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