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的诗意物理试卷(九年级)

物理不止有实验和习题,还有浪漫堪寻,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堪寻”

老师们,还记得小昭老师的八年级诗意物理试卷吗?(点击下面链接可看)

魏国昭:一份放飞诗词的物理试卷开学在即,小昭老师再次出手,又精心编撰一份九年级诗意物理试卷

祝各位老师开学开心,走入诗意的物理课堂

--题记

组卷人:魏国昭(河北省海兴县赵毛陶中学)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面诗句有关分子、原子运动的是(  )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白玉为床,金作马。

2.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A.潭清疑水浅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4.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直线传播

C.“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5.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6.《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儿童鞋底有凸凹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很多文学作品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文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声不见人”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快 ;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未改的是“音调”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平面镜成像和扩散现象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产生的

9.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出行时,对沿途的风景有感而发,题写了《襄邑道中》一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的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百里榆堤半日风”可以计算出诗人乘坐的船的运动速度约为5km/h
B.“云不动” 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的
C.“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
D.“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10.下列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造成的
C.飞机起落架上的轮胎要用绝缘橡胶制成
D.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

11.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12.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下面有关能量变化的诗句有(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4.下列加点的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

A.弓开如满月  B.箭去如流星  C.云来云又往   D.蜻蜓立竿头。

15.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6分)

16.下面有关物理变化的诗词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C.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7.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走了茅屋的屋顶,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A.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
B.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屋顶上下方的压力差将屋顶掀掉
C.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的重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8.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围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

19.南宋文天祥《扬子江》中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磁针指示南北方向是受到了_________。

20.诗圣杜甫在《前出塞》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弓是依靠____________力做功才将箭射出的,在射箭的过程中是弓的弹性势能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且诗句还说明了弹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21.《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该诗四句各自包含了一个物理现象,你能分析清楚吗:第一句可以说明树荫哪是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第二句是说平静的湖面相当于是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现象让池塘边的楼台成像;第三句表现了力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第四句描绘的是____________现象,它说明了分子在____________运动。

22.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后一句说的是力的现象,描述了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力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

2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以上诗句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只写两条)
24.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瀑布距地面“三千尺”,说明它的_______很大,当瀑布“飞流直下”时,______转化为_____。(选填“重力势能”或“动能”)。

25.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萧萧而下的树叶和奔流不息的江水,都说明_______能可以转化为_____能。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7.宋代大词人苏轼在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物理角度来看,涌动的“惊涛”具有______能;“惊涛拍岸”时,“惊涛”对“岸”_____做功(选填“有”或“没有”)。

28.白居易的《白云泉》诗中有“何必奔冲出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这里,奔冲而下的泉水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9.刘禹锡的《秋词》诗中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到碧霄”。从物理角度来讲,向上飞翔的鹤所具有的________能一定增大。

30.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撼”是指洞庭湖水具有很大________能。

3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辨别的。

32.“.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捧在手里的书本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33.日照香炉生紫烟,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34.胡秉言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煮汤圆时,小昭发现刚开始下锅的汤圆是沉底的,煮开后就膨胀浮了起来,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请从物理角度分析为什么汤圆会浮起来?

五、阅读理解(每空1分,共21分)

35.“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出自南宋杜耒lei的《寒夜》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2)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越明显;(3)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_______;(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______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5)茶夹是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6)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水壶的底面尽可能做得大些且有几个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36.有关饺子这样说它:无味杂陈腹中收,沉浮冷暖任水流。从水烧开到饺子下锅再到煮熟捞出,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呢?(1)咱们包饺子时,在手的作用下面片发生的是________形变,(2)生饺子下锅,看到的饺子要________(填“浅”或“深”),(3)因为光的________,(4)饺子沉底,饺子的体积较小,密度________,(5)饺子受得重力大于________,饺子吸收沸水热量,(6)水不再________。有些饺子和锅底粘合在一起,(7)它们失去了________,很难上浮,加热一段时间,饺子体积增大,饺子在水中吸热,(8)馅里的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9)产生大量________使饺子膨胀。饺子熟了,由于体积膨胀,(10)浮力大于________,饺子上浮后,向锅中洒入少许冷水,(11)________就停止,这是因为冷水吸热,锅中水温降到沸点以下,我们看到大量白气,(12)这是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13)煮饺子的过程称为“水浴加热”优点为________,想想课本中那些实验用了水浴法啊?(14)________(举一例)

同类链接

魏国昭:一份放飞诗词的物理试卷

张虎岗:那些误入语文卷的物理,该是什么样子

一份放飞心情的物理考卷(有WORD版)

错过日食,别错过有趣的诗和有用的物理题

嫦娥玉兔,快到我的2019中考物理试卷里面来

2018春晚别走开,快快到我的物理试卷里也许“北京八分钟”黑科技与物理只差一个“堪寻”的距离

2019春晚,请到我的物理试卷里面来如果《流浪地球》走进中考物理,会是什么样子?(答案在最后)

2019的物理浪漫旅程,从穿越千年的经典诗词出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