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源流
中医的思想,源自易经
把易经中的阴阳各三等分,就有了六气、六淫和六经辩证。
河图中的五,作为永恒的太阳,加上四时,那么就有了五运。
人法地,把洛书中的五,当成地,那么就是在天成五运,在地成五行。
五运六气,五行六经,就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人身的阴阳二气,为天地所授。
所以,顺应天地的阴阳二气,则身体为正。
逆了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病。
中医的总思想和原则,就是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调节为正的。
中医,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支流和应用,它的根在易经,在天地宇宙。
如果一个中医,不懂河图洛书,不懂易经,跟杀人犯没什么区别。
如果一个中医学院,不传授这些天地之道,那么就是一个批量培养杀人犯的犯罪组织。
一个人病了,可以医治它,把他恢复成正的。一个国家病了,也需要医治它,把它重新变成正的,那就要靠政治。
政治的政,左边是正,右边是敲击的意思,国家不正了,就要不停的拿个小锤子敲敲打打,把它重新扶正,这就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上医治国,下医治病的道理。
兵家思想,也是源自易经和道家思想。
负阴抱阳为生,负阳抱阴为杀。
那么兵家的总原理和总思想,就是负阳抱阴,阳谋在外,给你看到的,都是欺骗你的。阴谋在内,用隐藏的看不见的主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击必杀。
这就是以正合,以奇胜。
兵家思想出现,那么会杀到全社会只剩下一只力量,才会结束,社会又再次恢复太平。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大道源流的总结
主导华夏文明向前轰隆隆演化的文明之道,源流便是易、道、儒、法、医、兵。
易:《河图》《洛书》《易经》,群经之首,华夏文明的总源头。
道:《道德经》,三皇之学的集大成,是对易的总结和升华。
后世儒法两家的思想根源。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出了五个比较突出的流派。
鬼谷子,杨朱,苏秦张仪,韩非子申不害,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被称之为老学五派。孔子,也是老子的思想传人。
儒:《礼记》《论语》《尚书》。
儒为周朝之学,奠基人是周公,由孔子发扬光大。
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
法:《管子》《商君书》《韩非》。
管仲,商君之书,源头为道家。韩非子,源头为道儒两家。
医:中医的思想源头,在易经。
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温病学说,不是至道,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
《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非常堕落的,这是文盲中医。
兵:代表书籍是在宋朝编撰的《武经七书》,兵家的思想总源头,是易和道。
《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世人喜欢把兵家思想,照搬到商战上去,不过,如果不懂道,又怎么用兵呢?瞎比划也没什么用。
负阴抱阳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即便知晓了如何才能复归于道,很多人也是不可能行反用弱的。
只有上士闻道后才能抱道不离。行于道者,可知道昏昏默默,反而动之,夷且混沌。
故对应有道之人的德行也同样是行反用弱。正因为如此,道才能施养万物并育成它们。
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生养、造化、成就万物。这一切具体又是怎么进行和运转的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太极生阴阳。
二生三,太极与阴阳为三。一与二为三。
三生万物,万物只是阴阳的不同组合而有分别。万物的差异,本质上只是阴阳的多少而表现出来的信息的差异。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
在河图的北方,地一为阳万物始生,天六为阴覆之;这时候对应的是冬天,虽然大地一阳生,但是天气是非常冷的,因为天数六是阴数。
在河图的东方,地三为阳数,万物成长,天八为阴覆之。这时候对应的季节是春季,因为天数为阴数,这时候的天气依然是很冷的。虽然地数之阳已经在荣发了。
在道生万物这一半流程里面,万物便是这样的负阴而抱阳。
在河图的另一半,则是主杀。
那一半是万物负阳而抱阴,对应的是夏秋两季。这两个季节,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地数已经转为阴,万物已经步入死亡的周期。
道德经里面,主要讲道主生的一部分,不讲道主杀的一部分。
所以万物负阳而抱阴的那半个主杀之道,就没怎么仔细讲。只是一直让人规避它。
冲气以为和,光有阴阳,就好比只有01没有程序员一样,是无法编程的。所以,道造化万物,不仅有阴阳,还得有一个程序员,这个程序员,就是太极之虚漠之气。也就是冲气。没有太极作为总设计师和程序员,阴阳什么也生不出来。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人们所厌恶的,通常都是不生不长,只嫌自己不够强大。而王公则以此自称。
为什么呢?
长大了,强壮了,就进入道主杀的那半个周期了。
王公治理天下也是如此,如果长的太强壮,如日中天子时,也就是道主杀的另一半周期开启的时候。
如何才能一直生长,而不至于强壮到滑入另一半道主杀的周期内呢?
前面的章节中,已经给出解答,那就是归根复命。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的得失之辨,引出来了往反之辨,往返之辨,又进一步引出来了损益之辨。如果不能理解这个谱系,就根本无从理解道德经里面的损益之辨。
反,导致损,损掉物的外在荣华。但是这样对它来说,却是有益的,会生存的更长久。
做减法,减掉了没有意义的事物,增加了自己更多的时间,再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有益的。
往,导致益,增益万物的外在荣华。但是这样对万物来说,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长到生命的巅峰,也就意味着马上进入凋残死亡的另一半周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这句对应的是前面的人之所恶一句。人们都厌恶自己不够闪亮,不够光芒四射,不够荣华富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遵循的教行,我也会教行这个道理,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对应的是弱,梁对应的是柔,指坚硬。柔软的东西,显然是无法做梁的。
强梁,是柔弱的反面。
不得其死,没到它该死的时候就死了。
益之太过而损之太快,不到尽天年的时候就要死了,这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
益之而损,是只知雄不知守其雌,这样的教行,是为雄之道,所以称之为教父。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
有教父,则肯定也会有教母,能守其雌的,就是教母。
知往反之理,明损益之辨的人,太少了。能名此理,治事则事成,治身则成真,治国则能万世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