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拜佛,却从来不识佛
相关推荐
-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
公元四世纪,当日尔曼在欧洲开始大迁移时,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发生一场规模远远超出以上的民族大迁徒,涉及人口多达一千万人,这就是被称为"五胡"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 ...
-
边走边唱--大美北魏
大美北魏 北魏,历时171年,南北朝时北朝中的一代,距今1500多年.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王朝.建都平城(大同),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魏皇室信奉佛教,佛教在北魏时期得 ...
-
南北朝儒释道大融合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儒释道思想都有发展的时期.各代君主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偏重于培植和利用不同的思想文化为己所用.这一时期,两晋盛行的玄学思想开始失宠,佛道二 ...
-
甘肃竟还有一个不逊于敦煌的石窟,咋一看像是游戏场景
很多人哪怕来到了甘肃,也只知道去敦煌莫高窟. 一般人哪怕听到了天水,也只记得伏羲董卓姜维. 其实,甘肃天水还有四大名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 小不懂摄 它不仅是四大石窟中建造难度最大,年代跨度最久 ...
-
北魏 拓跋恪 行草书法卷 (小手卷)
作者简介: 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 ...
-
龙巢寺,一座沉没在丹江湖下的历史名寺
在老城与马蹬交汇处,原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丘.古时候,马蹬古驿道从山前经过,鹳河在山下缓缓流淌.远看,就像是一匹马在鹳河里饮水,故称之为"马饮山". 马饮山上有一座寺,这就是龙巢寺. ...
-
犍陀罗艺术 ▎希腊人将佛陀雕刻成阿波罗的样子。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Gandhara)是巴基斯坦西北部一个地区的古老名称,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东的塔克西拉曾作为犍陀罗的首府,可以说 ...
-
马鸣大士问祖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马鸣大士问祖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 ...
-
见佛不识佛
同事见我静坐电脑前,带着好心推门问我,没事看着电脑傻乐个啥?其实我是沉浸于改稿的专注中,听他如此一问,我笑答,我当时没有笑,只在专心干活,或许他心中有佛,于是就真的在那一瞬间看到了一尊佛.另一同事恰巧 ...
-
识 · 佛之相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兴衰发展也随朝廷与民众对佛教的认知与态度而不断变化.两晋时期,佛教始建立基础,南北朝时期逐渐兴盛,遂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直至唐代,达到鼎盛.期间经历几次著名 ...
-
福建原始森林发现12000多吨巨大卧佛,惊叹世人!
94岁老居士殊胜往生|烧出带莲花座佛像舍利! 94岁老居士殊胜往生|烧出带莲花座佛像舍利! Show More
-
佛 首 识 别 指 南
当我们步入一间庙宇或是一洞石窟时,面对一尊佛像,首先会看哪里?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答案会是佛首. 佛首,是佛教艺术中不容辩驳的美的象征.它们或许庄重典雅,唇角一抿间,便是对世间的无限慈悲:或许自在安然 ...
-
新年拜佛有讲究,礼数不周惹怒神佛,招来祸患!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在春节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想让自己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可大家知道拜佛时的禁忌吗?想要所求如愿,拜佛的时候就必须要知道其中的讲究! 当你了解了每一个禁忌,求佛时才会更加虔诚,自己的心愿 ...
-
为什么要拜佛?不懂佛的人,难以理解,看完涨知识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在中国,信佛的人很多,拜佛的人也不少.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拜佛其实是信佛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读得懂经文. 那么,为什么要拜佛呢? 佛像 众所周知,佛陀住世的时候, ...
-
这三种人拜佛越多,离佛就越远,有你吗?
这世间有三种人,虽然他们也学佛,也会经常拜佛和念佛,但却离佛越来越远了,看一看有你吗? 第一种人:知而不行 知而不行的人,这样的人非常多,很多人学佛人每天都在诵读佛经,参悟佛理,道理懂了很多,但却没有 ...
-
放松轻音乐,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放松轻音乐,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