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 · 佛之相

(0)

相关推荐

  • 亮相央视2021年春晚的天龙山佛首是什么来历

    ▌从日本追索回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曙祥摄于鲁迅纪念馆 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现身,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 ...

  • 南京是唐以前中国佛像最主要的策源地(二)

    04 西晋(265---316年,三四世纪)正值印度佛教美术发生巨大变革,三世纪贵霜帝国衰落.解体,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和马图拉佛教美术也随之结束,四世纪犍陀罗发展成后犍陀罗(4---7世纪),马图拉发展 ...

  • 祝重寿:云冈石窟艺术与南京的影响(二)

    编者按: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云冈石窟,随同总统来访的100余名各国驻巴黎记者向西方世界的大量报道,使得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 ...

  • 造像之美(10)

    十.成都万佛寺 走过河北,飞往四川,参加晋行记的川渝石窟游学.关注晋行记有段时间,很希望参加他们的山西古建团,可惜国庆报满,想想安岳石窟自由行不方便,就报了名.还是第一次参加游学团,颇为期待.在机场遇 ...

  • 中国佛教造像展

    佛立像,北齐.青州市博物馆藏.佛像通体圆雕,肉髻低圆,着通肩袈裟,阴刻线条表现衣纹.头光内层饰莲瓣,外层线刻同心圆及卷草纹,最外层雕七尊坐姿佛像.这是印度笈多艺术在北齐的本土化改造. 佛像范,5-6世 ...

  • 深山礼佛:陕北安塞云山品寺石窟

    云嵓寺石窟全景 云山品(读"嵓",因早期不会录入,写成了山品)寺石窟,位于安塞区镰刀湾镇杨石寺村北红色砂岩崖壁上,现存洞窟中,有四个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西魏早期.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 ...

  • 敦煌唐以前艺术主要受南京影响(二)

    南京是六朝佛教美术中心,引领了中国早期佛教美术的发展演变,影响并且指引南朝.北朝.河西走廊.敦煌.甚至朝鲜.日本.成为中国佛教美术的信息源. 作者:祝重寿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贰 中国 ...

  • 麦积山唐以前艺术主要受南京影响(二)

    麦积山艺术与敦煌艺术一样都是中国艺术的骄傲,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敦煌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博物馆,麦积山是个雕塑(尤其是泥塑)博物馆.敦煌与麦积山分别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两端,也是东受内陆汉族文化影响,西 ...

  • 《冰鉴》: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

    《冰鉴》: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

  • 俗语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识人先相眼,眼睛怎么看?

    俗语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要相了解对方,就要学会看眼睛,眼睛会透露出一个人内心的很多秘密.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五官之一,而人的一身精神就全部集中的表现在眼睛上,一个人的眼睛在整个 ...

  • 世人拜佛,却从来不识佛

    37岁的汉明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夜里,他梦见一位高大的金人,头上顶着日月的光环. 醒来后,第二天,百思不得其解的汉明帝向臣子们寻求解梦. 有人回答说,我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陛下梦到的,莫非就是佛 ...

  • 阳新:佛与相——解读中国佛教艺术

    佛像艺术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大概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一直到两晋时期,佛教才开始建立了基础,至南北朝而兴盛起来.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准确的,实际上当时寺院的 ...

  • 马鸣大士问祖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马鸣大士问祖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 ...

  • 见佛不识佛

    同事见我静坐电脑前,带着好心推门问我,没事看着电脑傻乐个啥?其实我是沉浸于改稿的专注中,听他如此一问,我笑答,我当时没有笑,只在专心干活,或许他心中有佛,于是就真的在那一瞬间看到了一尊佛.另一同事恰巧 ...

  • 李识经 | 老友相酬适何物

    - 岭南文化交流之窗 - 王云高(左).雷炳钧先生漫步狮山公园 老友相酬适何物 文 | 李识经 2019年5月20日 5月14日傍晚,我正愁晚饭没着落之际,突然接到雷老电话来邀.半个钟后,我敲开了雷宅 ...

  • 《心相篇》(原文)——陈抟老祖:看人识人,相由心生

    <心相篇>为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留下的一篇传世之作.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江湖流传 ...

  • 识人 |《相德》……命相篇

    古人认为,人有九德 一是雅量宽容之德 二是乐善好施之德 三是救济他人之德 四是举荐人才之德 五是保家守成之德 六是不忘他人之德 七是勤劳修身之德 八是爱惜物品之德 九是自谦自省之德 善于看相的人 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