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九:《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美好的东西只存在于回忆中!
相关推荐
-
考古新发现,终于找到中国之源,发现成周何时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赵辉 中国民族科学家)在探源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最早的中国"与西周时期的成周城关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西周初期青铜器何尊的出土,铭文中出现了地名"成周& ...
-
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三次芳心暗许终嫁入豪门,却仍未能安享晚年
柳如是的青楼之路和其他女子身不由己不同,她是有过改变的可能,但是又走回老路上来了.据说这个女孩子当年是徐佛家的瘦马.在此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御医之女,父亲被诬告而死,其母亲连夜救其出宫,后来被舅舅抚 ...
-
诗经里的古谭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 ...
-
十方: 诗经桧风匪风注译
十方: 诗经桧风匪风注译 桧风匪风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注释: 匪:彼. 偈:音节,迅疾. 怛 ...
-
诗经:匪风|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关键词:诗经,写风,思乡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大风刮得呼呼响,大车急驰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八:《隰有苌楚》,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无知者无忧!
<隰(xí)有苌楚>是<诗>的第148首.这是一首讽刺恣意妄为的诗.诗中用那位因"无知"而"无忧"者,应该是桧国快要被郑国所灭时的一位统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九:《九罭》,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多情自古伤别离!
<九罭>是<诗>的第159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表达了周朝(东部)人民对周公的爱戴和挽留之情.诗先以大鱼网住鱼起兴,象征东人对周公的敬重与爱戴,以大雁的飞行象征周公的离开,最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七:《素冠》,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素冠>是<诗>的第147首.这是一首贤者遭遇排斥迫害的诗.诗中的贤者,遭遇政治迫害,不能处庙堂之上为国效劳,而是穿着日常朴素衣冠困于荆棘丛(指牢狱)中,让观者伤心,令知者痛心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六拾九:《杕杜》,檀车幝(chǎn)幝,四牡痯(guǎn)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杕(dì)杜>是<诗>的第169首.这是一首劳军诗.诗通过家中父母.妻子期盼在外服役人员早日平安归来的焦急心态,表达了周王朝时期频繁的征战.无尽的兵役.迁延的归期以及军旅的艰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六:《羔裘》,岂不尔思?我心忧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羔裘>是<诗>的第146首.这是一首忧患诗.春秋时期一个小国--桧(kuài)国,其国君耽于奢华而忽视政治,把国家搞得越来越弱小.桧国大臣中的有识之士,面对国将不国,苦谏不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五:《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泽陂>是<诗>的第145首.这是一首社会讽刺诗.陈国在其国君陈灵公的带领和影响下,举国公民有一种淫糜之气:即唯漂亮女人为人生追求.面对这种亡国恶灭种的衰败迹象.诗人借此诗予以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四:《株林》,匪适株林,从夏南!本来咱两个没关系,好人担了个赖名声。
<株林>是<诗>的第144首.这是一首讽刺君臣淫乱的诗.此诗揭露的是陈国第19代国君陈灵公的荒淫无道的生活.陈灵公君臣共同与夏姬淫乱的丑恶行径,让后人窥见了近三千年前诸侯国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三:《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月出>是<诗>的第143首.这是一首讽刺好色的诗.春秋时期,陈国是出美女的地方.而作为虞舜的后代,陈国没有传承三代之遗风,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喜欢政德,当然就沉湎于声色.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二:《防有鹊巢》,谁侜予美?心焉惕惕。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防有鹊巢>是<诗>的第142首.这是一首忧谗诗.此诗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描述心爱之人因遭离间而逐渐冷淡的惆怅心绪,并借这种世间无耐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