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经过历史的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从原本的“七姐诞”,一个星宿崇拜的节日,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在天上的鹊桥相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这首古诗中,能够看出织女和牵牛已经被看作一对情人了,因此秦汉时期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所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天平广记》中“郭翰”的这两则故事,则对明清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完善有着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田昆仑是个穷汉,有一天,他看见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位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那位仙女不敢出水,最终她嫁给了田昆仑,于是生了一个儿子田章。后来仙女返回天庭,就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只道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一日,他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两人情投意合,便私定终身。此后,织女夜夜往来于天上人间。直到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已经发现了我们之间的私情,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了。”于是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便派了一个侍女下凡,赠诗两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故事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为此后这一故事成为浪漫传说奠定了基础。

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着这浩瀚的星空,寻找着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希望能够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并向上天乞求自己可以拥有一段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至今有许多版本,它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也是在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为广泛的爱情传说故事,在我国的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一个计谋,教他怎样娶一位织女做妻子。于是,在那天,他藏在芦苇之中,等着美丽的仙女们到河边沐浴,仙女们并没有发现牛郎在一旁偷看,她们还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了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成为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葬在山坡上。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追不上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视频)

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情人节快乐!

弘原作者 | 咕咕咕

广东·广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