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大诗人刘禹锡性格刚毅,这十首诗境界高扬,含有浓厚的哲理

幼年时期,刘禹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既聪明又勤奋,能吟诗作赋,在亲朋好友间备受称赞,后得到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指点,写诗能力突飞猛进。成年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和洛阳,与柳宗元同年中榜走上仕途之路。不过他的仕途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在他的大量诗篇中有不少关于迁谪诗作。不过这些迁谪诗作与屈原迁谪诗作带有明显的“怨愤”不同的是,刘禹锡打破传统,以豪壮超迈的诗风打破迁谪文学的骚怨传统,让迁谪诗具备豪健向上的新风貌。

唐诗发展浪潮由盛唐泻入中唐后,最具影响的是“元白”和“韩孟”诗派。前者以平易通俗见长,后者以奇险怪僻见长。而刘禹锡像是时代的异类,是中唐诗坛的一支异军,独立于“元白”和“韩孟”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卓尔不群,通过自己的独特魅力引吭高歌,赢得世人的刮目相看。

在诗歌内容方面,刘禹锡通过不停的辛勤耕耘,使诗歌题材大有突破。他描写农民劳动的场景,将劳动场景形象、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出农民热情劳动生活的积极态度,而不是盛唐众多诗人所表达的那种对闲适生活向往的思想,可以说刘禹锡的此类诗作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未曾涉猎的。

对巴蜀风情与人民风俗描绘也是独树一帜的,被当地风情所感,取材新鲜独到。他的那首举世名作《竹枝词》,模仿屈原的《九歌》而作,并以民歌的形式,将劳动人民的生活描绘成一幅真实鲜明的风俗画卷,让诗人忘却被贬的痛苦,处处显示出对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每一诗句均表现诗人浓浓的抒情意蕴。这首《竹枝词》伟大之处不仅是一首伟大的诗作,还是后世民俗研究的重要史料。

咏史诗也很有特色,题材较之前人更加广泛。刘禹锡是继杜甫之后,将“怀古”、“述古”、“览古”的方向,评论史事,抒发感慨,取材非常广泛,借机对古人针砭时弊,讽刺现实的顽疾,并暗示当下以此借鉴。“咏物”诗延展了叙事功能,创造了咏物寓言诗的新形式。

整体来讲,刘禹锡的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这与他性格刚毅的性格息息相关。他屡次被贬,虽然难免心情郁闷,但他不曾绝望,写下诸多讽刺诗篇,反映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同时强化诗人的刚猛气质。

读刘禹锡的诗,会让人感觉有浓厚的哲理性。对于宇宙、人与自然方面,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作品中的人生哲理让其成为唐朝著名的哲学家。

身处唐中期,虽然刘禹锡的诗作不随大流,但他的才华被众多同时期的文坛大家所赞誉。他经常与好友韩愈、柳宗元、裴度等人唱和对吟,生活极为闲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禹锡的十首诗,首首都是经典之作,感受诗作中的哲理,读懂你一定有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