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养生:257岁可言修行
相关推荐
-
王重阳《坐忘铭》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 ...
-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古人讲 道,法,术 术,好比枝叶 非常茂盛,看起来很漂亮 法,好比树干 非常雄壮,看起来很有力 道,好比树根 它是本源,却往往视而不见 正所谓 有道无术,术可求 有术无道,止于术 我们总想着 怎么样把 ...
-
随遇而安,荣辱不惊
随遇而安有坦然之心,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 随遇而安有淡然之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而无以致远: 随遇而安有超然之心,处于浩然天地间,要能够惟我独也正. 随遇而安不为虚荣所诱,不为浮华沉 ...
-
《道德经》:守静无为心必安
第十六课 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以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勿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如以静,天下将自定. "无为"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多处强调的话,是 ...
-
德然养生:读书益修行
德然养生荐读 01 读书养才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 ...
-
德然养生:读书是基本的修养和修行
01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我们常抱怨读书苦,读书累.但当你走出校园,成年以后,你又开始感慨读书的好,以及懊悔自己读书的少.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是一个太宽泛的话题. 在我看来,读书就跟每天 ...
-
德然养生:觉悟者都在60岁前转向
德然养生:人生,四十不惑第一验证,五十知天命第二验证,六十顺耳是大考,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是终考. 来源:诗词天地(ID: shicitiandi)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年的同学同事朋友,纷纷进入花甲 ...
-
德然养生:静音修行,无声自胜
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动声色地去"修德养性净心正性",以达"心净性正",享受"道显功成.德全不危和心净无病",活个"开心放心有信心& ...
-
德然养生:养生,修行,休闲,康养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罗崇敏<素论>十九:论休闲 三生教育 昨天 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谋生的功利性活动,即劳作:一类是乐生的审美性活动,即休闲.休闲来源于个人身心自然调节的需要和 ...
-
德然养生:六七十岁,可塑性更佳
德然养生荐读转自 *老年人的大脑.*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院长认为,老年人的大脑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具可塑性. 在这个年龄,大脑左右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得和谐,这扩大了我们的创作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在 ...
-
活了257岁的李庆远的《养生自述》
从清代活到民国的人很多,但是,长寿最高记录保持者是从清代的头一直活到清代的结束并且活出了清代--从康熙18年即1679年,一直活到民国即1935年,活了257岁!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除传说中的彭祖以外,可 ...
-
德然养生:投资食堂,修行道场
交易,就其过程而言,并不是一个买卖双方互相博弈的过程. 而是一个相互满足.实现自我意识的过程. 买方心中的理想价位,由卖方的慈悲来实现,而卖方心中的理想价格亦由买方的慈悲来实现. 01 价格以自然方 ...
-
德然养生:不能接受,正当修行
德然养生荐读转自:藏传佛教 从外在看内在 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