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的百年老建筑,变身精巧立体书,见证中国历史丨种草机

上海熙攘热闹的新天地附近,在一个叫树德里的弄堂里面,伫立着一座百年老建筑,常引游人观望驻足。

清水墙、红腰线、石箍门、拱形门楣,典型的海派建筑在梧桐掩映下静默祥和。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下文简称中共一大会址),上海的地标式建筑。
图源网络
这张看似不起眼的桌子,承载着每个人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读过的重要篇章。
1921年7月23日,正是在这间客厅里,13位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方言的年轻人及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自此开天辟地,改写历史。

今人感怀历史的同时,也着迷于石库门建筑的风情,流连于沪上弄堂的曲径幽深。

石库门的由来是什么?
上海还有哪些值得说道的老建筑?
中共一大会议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答案都在这套名为《走进树德里》的立体书里。
这是史上第一套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官方授权的全景立体书,它从建筑和历史两方面,带你回溯那段传奇岁月。
一打开盒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按1:70比例还原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模型。

由专业的建筑团队作为整个项目的顾问,拥有精确的建筑模型测绘。

搭配复古的配色,精巧的设计,生动还原了石库门建筑的审美情趣和街区风情。

更酷的是,这座立体建筑还是由你自己一点点搭建的。

设计方已将建筑的基底和模块准备好,你只需像搭积木那样,把门廊、阁楼、屋顶逐一拼接,规整亮堂的中共一大立体模型就会在你手中诞生。
除了中共一大会址模型,礼盒里另一重磅读物就是这本《走进树德里》同名立体书。

每页一个主题,按照从远及近的方式,从外滩的“万国建筑”,讲到上海老街道,再到石库门建筑,最后回到一大代表围坐的会议桌。

以空间为载体,带你欣赏地道的老上海风光,见证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致敬20世纪20年代的版画风格,搭配手绘插图,全书富有手工质感。

黄包车、码头游船、门牌号甚至弄堂口的小猫,既有地域特色,也生动形象,惹人喜爱。

 为什么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召唤五湖四海的新青年、新思想

1920年的上海,一群远方的客人来到树德里。他们从武汉、长沙、济南、北京、广州甚至欧洲赶来,聚集在此,探寻往后一百年、一千年中国的方向。

是的,上海是传奇的。这个在当时就有着“远东第一大都市“、“东方巴黎”之称的繁华都会,不仅拥有繁荣的经济,更孕育了许多先进的思想。

当年陈独秀、李大钊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除了上海的产业工人集中、经济发达之外,也是看中了上海这一点。
1919年,在上海的熙华德路、蓬路路口(今长治路177号),坐落着一座《上海俄文生活报》的报馆。
这份报刊由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创办,后获得苏俄政府的资助。

在这里,国人可以及时了解“十月革命”的消息和共产国际的动态。往来宾客除了俄侨,还有许多清醒的华人。他们常在这里相互切磋,探求救国思想。

苏联之外,上海也曾是朝鲜的“根据地”。

1919年4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

“朝鲜社会党”的总部也移到了上海,他们在上海宣传共产主义,并率先在上海成立了朝鲜共产党(朝鲜劳动党的前身)。

在《走进树德里》这套立体书里,就复刻了许多当年的老物件,承载着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一大会址纪念馆收有一台小小的打字机,这台打字机曾被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使用过,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台打字机的原主人是孙中山的秘书吴弱男,她是爱国人士章士钊的夫人,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位女党员。

吴弱男、章士钊夫妇与李大钊有着深厚友谊。1925 年秋天,为了便于开展革命工作,李大钊向吴弱男借用了这台打字机。
有了这台打字机,李大钊亲自打印了不少党的秘密文件。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吴弱男十分悲痛。

她一直保存着当年的打字机,并在1964年7月把这台打字机捐献给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一直以来,上海给人的印象都是国际化和摩登感,但正是这些鲜为人知的百年前往事,诠释了上海独特的建党背景,也让我们对上海的认知又深了一分。

《走进树德里》,现全球种草机有售▼

交易担保 全球种草机 热销 小程序

限时特惠价178元(图书定价368元)
限时特惠截止2021年6月20日23:59

 从石库门建筑,读懂那段峥嵘岁月 

漫步在上海街头,当你看到“里”、“弄”这样的字眼时,它一定就是石库门建筑了。
石库门,是上海一种特有的建筑。它孕育了海派文化,也是弄堂文化的源。
所谓“里”,指的是群居、聚集的地方,“弄”,指的是建筑物间狭窄的通道。两个字连起来,就是由一条条小弄组成起来的住宅群。
建筑和历史文化相辅相成,中共一大会址的立体模型,就把许多石库门建筑知识收入囊中。
中共一大会址原是李汉俊和他的哥哥、同盟会元老李书城租住的寓所,被称为“李公馆”。
这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外墙面青红砖混用,多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

整体观感,既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采用了西洋建筑的材质和风格。

这扇黑色小门,当年不仅有许多大人物进进出出,也是“石库门”这一叫法的由来。
石库门里,每幢房子都会装着一扇黑色木漆以石料箍着的大门。

在上海的吴语体系里,“箍”和“库”的发音非常像。于是,这种建筑就被人们称为“石库门”。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石库门开始在上海出现,至今已跨越三个世纪,有150多年的历史。

能够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与石库门建筑的种种优越性分不开。
石库门建筑内部既有体现江南院落民居风格的天井、客房、厢房等,外墙又融合了欧洲联排式的结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比四合院省地方,比欧美式洋房更便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不少中国人提供一隅遮风挡雨的安居处。

石库门建筑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

中共一大选择在石库门建筑里召开,和它的私密安全不无关系。

立体模型拥有非常好的还原度。

每块立体零件都由精心设计的手绘而成。在颜色选取上,亭子间的红与砖墙的红,都经过严格校对,观感舒适。
搭配树木、小猫、盆栽、老式自行车等小零件,让你尽情装点搭配。
瞧,这只小猫正站在走廊口,探头探脑,好像下一秒就会跳上屋顶玩耍。

立体书更是知识满满。

石库门建筑的门楣装饰有什么讲究,它对上海这座城有什么意义?

每个跨页场景极富艺术感,在两边册页展开后是与场景相关联的知识点,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知识点又可以进一步延展。

1920年代的上海风貌、“远东第一大水厂”杨树浦水库、印刷《共产党宣言》的又新印刷所、圣约翰大学……都在立体书里一一呈现。
书里还复刻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比如当年由陈望道首次翻译出的《共产党宣言》。

他在自己破陋的柴房中开始翻译工作,因太过废寝忘食,错把墨水当红糖水,蘸着粽子吃了下去,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名句。

品质优良,色彩鲜艳,画风复古。

放在桌面上,打开自成一景。
站在如今,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感同身受。
百年前的那群年轻人,如今已被全民族甚至全世界敬仰。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的历史会被他们改写,却还是抱着一腔热血,带着满怀的信念,扛着整个中国在逆风中前行。
(0)

相关推荐

  • 与革命文物面对面 | 守的是秘密 护的是党章

    馆内展出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复制件 七一前夕,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尤玮带着我们走进了这栋"藏"在石库门里的纪念馆. 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这一期 ...

  • 贺中共一大会址重新开放

    文/潘长宏 2021年4月18日 在世界的东方 一个九千多万人的大党 承载着祖国的重托.民族的希望 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消灭了蒋匪帮 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在全世界的所有国家率先 摆脱了绝对贫困 ...

  • 【建筑可阅读】中共四大纪念馆,沪上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在此亮相

    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四川北路1468号,201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展馆总面积约3040平方米,基本陈列展厅面积约1840平方米.2017年11月,纪念馆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共四大 ...

  • 欣赏上海石库门的门

    上海海派文化,海派精神离不开上海石库门弄堂.今天我们走进石库门弄堂,了解石库门文化,了解石库门精神. 上海石库门弄堂,石库门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壁,而石库门的大门最能体现中西合壁的这一特征. 石库 ...

  •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来了!今天正式开展!“秘密”抢先看→

    TA来了!今天正式开展! 坐落于静安寺商圈, 安义路上的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 今天(4月7日)迎来了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开展! 16个历史瞬间 摄影:徐弋洲 从一大到二大,从建党到党建, ...

  • (35)#美丽上海随手拍#张园

    #美丽上海随手拍#张园--石库门建筑群 (2014-06-29 17:20:06) 转载▼ 标签: 历史建筑 文化 杂谈 分类: #美丽上海随手拍# 张园位于今南京西路以南,石门一路以西的泰兴路南端, ...

  • 1车1路 畅游50+红色地标

    新民夜上海越夜越精彩 八小时之外,大好休闲时光,兜兜逛逛.看戏听歌.运动健身.血拼美食.引领时尚,廓清风气,更多精彩,尽在新民夜上海! ◆杨玉红 意无涯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给这座城市留 ...

  • 上海魔都必看的15栋百年老建筑,爆美!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 ID:artdesign_org_cn 一栋栋历史建筑,是上海的文脉,镌刻着城市的记忆.这些建筑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每一个都美得惊心动魄,而且每一栋都承载着老上海的传奇故事和文化 ...

  • 上海必看的15栋百年老建筑,爆美!

    一栋栋历史建筑,是上海的文脉,镌刻着城市的记忆.2020年魔都首届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了,15个修旧如旧的历史建筑获得了示范项目的称号. | 图:网络 这些建筑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每一个都美得 ...

  • 上海必看的15栋百年老建筑

    一栋栋历史建筑,是上海的文脉,镌刻着城市的记忆.2020年魔都首届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了,15个修旧如旧的历史建筑获得了示范项目的称号. 这些建筑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每一个都美得惊心动魄,而且 ...

  • 巴南区荒废百年老建筑,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身份特殊还有逃生通道

    从最初的秦朝开始,重庆内迁移民浪潮共有八次,其中对重庆影响较大的有三次,首先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历经战乱,人口流失严重,形成了两次"湖广填四川",其次就是1937年,重庆被确定为陪都 ...

  • “穿越”朝阳街!探寻这些百年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百年前 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 百年后 这里历经风雨.繁华依旧 今天,走进朝阳街 见证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中国电影院 动动手指,探访前世今生  ▼ 烟台人对于电影的痴迷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

  • 上海一座百年老楼,藏着老上海最慢的时光,成网红拍照点

    很多人都习惯称上海叫做"魔都",一部分人觉得这里的"魔"指的就是上海的黄浦江一代在夜色中最为闪耀的摩天大楼,比如上海金融中心.上海的世贸大厦.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 ...

  • 徐汇这座近百年老建筑成新地标,1.04万平方米,预计6月前完成整体更新

    近日,位于淮海中路常熟路路口的淮海大楼完成了外立面修缮,已启动大楼内部修缮更新和周边架空线落地工程,预计今年6月前将完成整体更新,重现90年前初建时的风采. 与知名的武康大楼相比,同样位于淮海中路,同 ...

  • 当好百年老建筑的守护者!虹口这幢百年传奇建筑和你有话说~

    在我们的记忆中, 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不仅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 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 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 外白渡桥的北堍, 便有一幢历经了 一百七十余载岁月沧桑的老 ...

  • 上海这条百年老马路,承载了小辰光的舌尖记忆

    发膜.牙膏.身体乳每天都有噢~ 更多福利和惊喜 请关注每周五晚19:00-21:00 腾讯礼享生活节-惠员购企鹅专场 ------------------------- 今天小活决定 回到阔别多年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