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鄢郢之战(4)战国时代的忠义担当
相关推荐
-
鄢郢之战(三):秦国要的是与六国相持状态下的不断蚕食
此次伐楚,秦国大获全胜,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用以压制楚国的发展.此后,楚国的势力只能被压缩在长江以南的地方.这对于江河日下的楚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从此楚国的势 ...
-
屈原投江多年后,楚国才灭亡,屈原是绝望的太早了吗?
战国时期有三大改革家,秦国的商鞅,韩国的韩非,楚国的屈原,三人中只有商鞅成功了,使秦国成为霸主,我觉得韩非与屈原在自己母国遇不上贤君,还被奸臣算计,他们完全可以另投他国,使自己才能发挥出来,商鞅本是卫 ...
-
鄢郢之战,白起水灌鄢城,屈原魂断汨罗江
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昭襄王约战楚国,楚顷襄王不顾怀王客死秦国之仇,惧怕秦军,派使者入秦迎娶秦国公主,秦.楚两国重新交好.在公元前285年和前283年,两国国君分别在宛.鄢城.穰会见,保持和约亲善的融洽 ...
-
【转】屈原:楚辞昭日月,青史颂情操
屈原:楚辞昭日月,青史颂情操 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屈原,他身上有着诸多的标签,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开拓者等一堆,以及附加和衍生的端午节.龙舟和粽子,最关键的是,他为我们多了一天的假期. 但是,据闻一 ...
-
战国 203 武安君——白起精讲楚国败落之道
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杀了几十万人,即便拿到现在的热兵器时代,也是无法想象的,除非你扔了原子弹. 而在冷兵器时代白起这个人屠他做到了,数十万的楚国军民被一次大水冲到了鄢城的东北角,尸骨堆积如山,城东皆臭,战 ...
-
屈原
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秭归),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名平,官拜左徒,为楚王近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 ...
-
第九战:鄢郢之战(3)白相公放水
白起接到任务指标后,分析了两军形势,认为不用搞那么多路出击,用不着,四川人民去年辛苦了,都歇了吧,我一个人趟一路没问题. 白起决定直接沿着汉江往下打,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后世给此次战役起了一个很形象 ...
-
第九战:鄢郢之战(2)名将的隐性素养
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了当地的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一斛大概相当于27斤,可以想象川府之国的物资动员能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 ...
-
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消灭楚国呢?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 ...
-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 ,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这就是司马错所提出的著名的"得蜀即得楚 ...
-
鄢郢之战(一):一厢情愿的楚怀王,一幕可悲的亡国伊始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楚地,从一个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拥地千里的强国. 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日益强盛 . 至楚威王时,楚国的领土已扩张 ...
-
鄢郢之战:“楚庄王”重返人间,秦军在长江流域再无作为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秦楚鄢郢之战似乎等同于楚国亡国,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楚国一直在苟延残喘.另外,这种看法似乎又和战国末期依旧流传的"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的说法有所矛盾. 那么, ...
-
一战拔鄢郢二都,再战烧夷陵,三战辱楚之先人,白起为何不亡楚?
谈秦说汉(315)一战拔鄢郢二都,再战烧夷陵,三战辱楚之先人,白起为何不亡楚? 白起最成功的战例不是长平之战,而应该是鄢郢之战.长平之战斩首五万,坑杀降卒四十万,让白起名动天下,但秦军也同样死伤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