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传播也有“塔西陀陷阱”

“塔西陀陷阱”的概念现在很流行,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含义: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其实在舆情传播上也有一个类似“定律”:当某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如果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无论它是大是小,都会备受关注。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在山西长治市24名教师学校放假后“AA制”聚餐被通报引起社会反弹后,福建三明市两名老师又因为在占道经营的摊点买菜受到同样的处分,招致物议纷然。

两起事件有不少共同点:处分的对象都是老师,处分的方式都是通报,处分的事由都处于“公”与“私”的模糊地带:长治的老师聚餐非法定假日,但学校放了假;三明两名老师是下班在路边买菜;两起事件最后都以撤销处分了事。

从舆论反应和最后撤销处分的结果看,这两桩对教师的处分显属不当。但我并不同意一些人对纪律监察部门“专拣软柿子捏”的指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对其他有同样情形的人网开一面,就不能把箭射到执法不公的靶上。我觉得应该检讨的是,对于涉嫌违反规矩的人祭起严明纲纪的利器时,应准确把握其所犯错误的类别和性质,特别是厘清公权私域,像三明市撤销通报时所称的,“把倡导性要求与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区分开来,不宜把处分像舞棍子一样,谁躲开谁好彩,扫着谁谁倒霉。

这种舆情“塔西陀陷阱”更早时曾发生过。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过境,有两个人倒了霉:一个是浙江某县教育局的科长,在救灾现场将手搭在两个人肩上被抬过一段淤泥道路——实情是当天早上当事人接到通知到局里开会,去现场时来不及换鞋,在现场抬他过去的人是原来相识的正在定损的保险公司人员。另一位是福建某媒体的女记者,在采访灾后重建现场时,穿着休闲,打着伞,手腕还挂着一个皮包,身体有些不庄重地向后仰着。两个人在照片曝光后,分别被宣布免职和停职。

这两件事都引发了争议。两者有些微妙的区别:前者拍照的人觉得这种互相帮助体现了正能量,把它发到了朋友圈,也许因为身为政府官员的缘故,较多网友认为当事人被免职活该;后者不知道是否因为当事人是女记者,羸到更多的同情,认为女记者只是为了避开镜头,播出时观众又看不到,将其停职是小题大做。

我个人觉得,这两起事件当事人的行为显属不当,但一顿严肃的批评足矣。有关部门之所以将他们免职或停职,明显跟引发的争议有关,急于通过处分来平息舆情。但既然是争论,说明舆论并非一面倒。常言道,理不辩不明,有争论说明有分歧,有人反感或反对,但也有人同情或支持。如果一有争议就祭起处分之剑,固然取悦了一部分人,但对另一种民意无疑是一种漠视。

凡事一有争议就挥刀斩乱麻处理人,这种应对舆情的方法被称之为“紧急止血法”,跟抛售股票止损差不多。在一些人眼里,手下出了事,单位蒙了羞,弄不好会烧到自己身上,因此先把人处理了再说。但这样的处理太过粗糙,既难以服人,也难以服众。处分的目的除了惩戒当事人,同时为了使他人引以为戒。仅仅因为有争议处分人,被处分者固然自认倒霉,但大家对当事人的同情也会抵销处分的效果,这显然有损于纲纪制度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说到制度的严肃性,有个故事。宋神宗有一次非常生气,一怒之下降旨要杀一个负责漕运的官员,宰相蔡确拿出“祖宗之法”称不能杀。神宗说:“不杀可以,那就刺面把他发配到最荒凉的地方去!”大臣章惇(就是史书里陷害苏东坡的那位)认为这是对士大夫的侮辱,“士可杀,不可辱”。神宗极端不爽,大叫:“(我身为后皇上),快意事怎么就做不得一件!”章惇顶嘴道:“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本公账文章均为原创,如欲转载,敬请加微信lsq19650206或邮箱lsqbh@126.com联系)

(0)

相关推荐

  • 【读史】“塔西佗陷阱”是个什么阱?

    关键时刻,硬盘又坏了!!! 不是摄像头,就是硬盘,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二十一世纪了,硬盘技术和修硬盘的技术还这么不靠谱? 当年,陈某某的硬盘坏了,送修,修好了,舆论大哗.当 ...

  • 生活工作的外部小环境很重要的

    焦作十七中某老师在评职称时,本来排名靠前却没有竞争过排名靠后的老师.为什么呢? 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可能是有的,但是学校似乎是按照成绩排名了,这个老师排名靠前,应该是她教学成绩比较好.但是,后来民主评议 ...

  • 身为公职人员,一定要懂网络、懂舆情!

    关于舆情,一直是这几年政务方面最热的一个点.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舆情,每年都会单独强调要重视舆情,舆情代表着民意.一旦你的单位出现重大负面舆情,今年的评优/晋升等就泡汤了.   可也有很多人不清楚, ...

  • "高铁扒门"的即评点睛

    G1747次 相关新闻背景不用我再行赘述了,我相信"广院孺子牛"公众号的读者们早已养成了关注时事阅读新闻的好习惯,更别提正在参加艺考的准传媒人了.这件事的诸多特殊性,使得它毫无疑问 ...

  • 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的十大区别

    作者:刘路方(陆良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均属劳动关系领域工作范畴,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两者 ...

  • 实现担保物权的实践要点

    本文是财富传承君之道的第146期文章全文共计5446个字,阅读完约需6分钟当事人实现担保物权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程序取得民事判决书或民事调解书后申请强制执行,又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通过特别程序 ...

  • 塔西利岩画[塔西利岩画]

    塔西利岩画 塔西利,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南撒哈拉沙漠中部的阿杰尔高原.与尼日尔,利比亚两国接壤.这一地区内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岩石壁画,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杰尔高原的塔西利作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 ...

  • [转载]阿尔及利亚阿杰尔的塔西里岩画

    原文地址:阿尔及利亚阿杰尔的塔西里岩画 原文作者:兰芷清芬 由于阿杰尔的塔西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可以观测到奇妙的月亮景观,该遗址的史前窑洞艺术,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窑洞艺术群之一.15,000多幅画和雕 ...

  • 阿尔及利亚阿杰尔的塔西里岩画

    原文作者:兰芷清芬 由于阿杰尔的塔西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可以观测到奇妙的月亮景观,该遗址的史前窑洞艺术,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窑洞艺术群之一.15,000多幅画和雕刻艺术记录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第一世 ...

  • 意大利艺术家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1578-1644年)

    意大利艺术家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1578-1644年) 意大利艺术家阿戈斯蒂诺·塔西(Agostino Tassi,1578-1644年)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照 The ...

  • “史塔西”虽然曾经如此强大,但最终没能让东德免于崩塌

    导读: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安全部门之一的史塔西(Stasi)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前东德的这个情报机构成为了一段冻结的历史.上百万份秘密档案被存放在史塔西文件机构中. 2021年6月17 ...

  • 东德情报机构—斯塔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比克格勃低调但更加可怕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机密项目捅给了媒体,一时间,美国政府无所不及的监控行为,让整个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当时,一些欧洲的媒体,就将美国政府比喻为 ...

  • 美女素描绘画过程#美术生 #画画 #肖像画 #斯塔西马汀

    美女素描绘画过程#美术生 #画画 #肖像画 #斯塔西马汀

  • 【墩墩舆情课】第十三课:舆情篇之“舆情传播”

    [系列舆情课摘要]:自墩墩舆情课首篇开序后,作者将系列舆情课大致分为政务篇.舆情篇.案例篇及建模篇四大类,目前开始更新舆情篇,敬请关注,欢迎分享点评. PS:训练舆情,就是在训练你的媒介素养! 信息爆 ...

  • 黛布•塔西奇的故事

    第一次发作是在1994年的春天,一阵头晕和恶心症状迅速发展到我无法从枕头上抬起头,房间正在失去控制地旋转.我们打电话给家庭医生,他开了内耳感染的药.我病得头晕很重,不能开车.我丈夫是盲人,必须坐轮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