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汤感审美的门槛与高度

越发感受到任何一个审美领域都有着自己的门槛儿,如音乐、书法、绘画、电影,以及茶。而且是越往高级发展,就越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特定语言及表达方式。
并且,发展到最高阶段后往往是纯粹于自语言的表达与审美过程,而不掺杂其他。换成人话就是,音乐仅限于音色、音节、音调的表达与感受,而不去延伸其文学性;书法仅限于线条、墨色、气韵、章法的呈现与欣赏,而不去延伸其象形意味、出处考据等。
对于茶,就是享受汤感的滋味与香气,而不纠结于叶底、汤色诸项。
这将使我们收获一种纯粹,——感受上的纯粹。不要简单的理解为这只是在“做减法”,——这是在“提炼”,提炼该事物的自身特点。为以后的跨领域协同合作确立了自我鲜明的审美特征。同时,追求纯粹恰恰是为了蕴酿一种高级的复杂。
书法万化于白纸乌墨,声乐多变于人声婉转,舞蹈精彩于肢体灵动。凡是能获得“纯粹的复杂性”,都是高级的审美形式。当然,茶亦在其列。
显然,这个实现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辛的。那么也就不要寄希望于能够轻松的触碰到那个高度,——这就是那个门槛。谁敢说一上来就能欣赏古典音乐、中国戏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倘若想涉足某个领域,就要专门学习,否则不得其门径还可能自觉了了。想想,连看电影这么大众化的娱乐都需要专门学习才能Get到更多的东西,就别说那些不怎么大众的了。
我所能做的是以我的经验帮助你降低那个初时的门槛。但我还是要提醒你,入得门来还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门槛等你。所以总体下来其实是无甚捷径可走的。
之前我提到过汤感审美的文学性,现在看来说它是汤感审美的副产品更严谨。包括借意境之念的引导,也都是方便法而非究竟法。究竟法就是基于味觉、嗅觉、触觉的纯粹汤感体验,但这种审美能力需要学习。
或许会问,干嘛要费那么大力入其门,浅尝辄止不香么?——真不香。
所有审美活动都指向了最后的情感体验,只有入得门来你的体验才可能是高级的,是充分的,情感体验才可能有一定高度。不然,则只能于门外自我陶醉,没得深度。
因为懂得生命的珍贵,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在肤浅的东西上。
仅此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