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有益)葱郁古树与城市包容

曾记得大约十八九岁时,与众好友酒后言志。或问:“如果今后很有钱,最想做什么?”

五六人答案竟然不约而同:“若富裕,则读书。若十分富裕,则终身读书。”

如今,因为太多的负累、太多的责任、太多的纠结,富裕的理想终究是盲目追逐而并未实现。而读书的理想,却终究是沉淀了下来。好学者,无时无刻不在时间的间隙中,寻求读书学习的机会。

环境的改变,周遭的压力,让人越发滋生本领恐慌。事业及学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更催生了对学习进步的渴求。因为我们深知,学而无境,不仅是天下最好的职业,更是无与伦比的独自狂欢。只要有心,随处皆是知识源泉,就读何必非在书房。

已不是第一次抵达杭州,亲历这座航空里程距离故乡一千六百公里的繁华大城。这里有秀丽风景,被誉为“人间天堂”。

不必说这里拥有自秦朝设县治以来二千二百多年的厚重历史,不必说这里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首都。不必说这里坐拥西湖及其周边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更不必说源远流长的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还有那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数不尽的故事传说。单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包容,就已经让我十分惊异。

且看那街道两侧林立的树荫,动辄百年长木,蔽遮绝冠。且这绝非偶然,目之所及,整个城市无不如此。更遑论湿地公园、博物馆、纪念馆,乃至各类星级景区。这让来自川东北地区边陲小城的我,大开眼界。

故乡及周边的县市区城区范围内,是难以看见参天大树的。或者说偶有一株,也必是移栽。作为一棵树,离开了熟长的故土,自然会失去原本的韵味。独树一帜,何其孤单与突兀。

倒是延续多少年不断翻新的街道,不断维护的楼层外立面,不断移栽换种的树木,似乎在反馈和表达着拉动地方经济的引擎源泉。

我们可能会以城市还比较年轻作为借口或者理由,用以驳斥大木难成的现状。或者用发展的借口,掩饰砍伐树木的因由。就连相距不过二百余公里的省城,都难以规避这一怪圈。

据说,九月七日上午,据媒体反映青羊区桂花巷有人砍伐行道树。经查,该处正在开展桂花巷街道综合整治施工作业,按照施工方案,将保护性移栽桂花巷的桂花树,在施工完成后,将恢复桂花树景观。而施工单位擅自对桂花巷二十株桂花树进行了野蛮砍伐。知情的群众说,这二十棵树,砍了三天。

九月八日晚,中纪委监委网站发文痛批:“桂花树定植后,常规需要八至十年才能现花。几十年的树木,没有经过批准认可,施工方怎能一砍了之?即便事后可以追责、处罚,但那些被砍伐的树木却无法重生,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令人心痛!”

文章称,这个秋季,桂花巷里却少了桂花香,一个个树坑给这份独特的城市记忆留下了伤痕,也警醒了人们。

那么,狭窄到甚至容不下一棵大树甚至古树的城市,可能谈不上所谓的包

城市的包容,既要反映城市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群的接纳程度,也要反映城市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更要反映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程度。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形成更加合理的财富分配。要能够基本满足城镇居民正常的居住需求,不断缩小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同工同酬待遇。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树立创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要以人为中心,更多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不断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逐步消除各种人为因素给外来人口带来的不公平待遇,进一步解决其在就业、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不断扩大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

作为一个有包容的城市,要保障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城市发展、创新、创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外来人口带来的异地文化与本地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应在城市中共存与发展。要始终以人为中心,通过营造包容性的城市环境,不断满足居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都能机会均等地利用城市发展提供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都能公平合理地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当真是“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吗?那未来的城市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一座具有包容性城市的发展,一定不能丢下灵魂。

城市作为最大的人类聚落,容纳了不同的人,而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保留灵魂。这灵魂,好比就是城市的大脑抑或是根基,更是一座城市的基因。连一棵古树都不能包容的城市,必然也无法留存那些老建筑。没有了老建筑的城市,一定会走向千篇一律。现代化的建筑虽然越发魔幻,却难以规避本身的冰冷,从而失去历史的本真。

只有将这些记忆保留下来,让后代子孙能够通过它们,找到历史的印记,能够近距离亲身感悟那种从历史中走来的震撼。真正的少拆少建,显然要面临着极大的阻力。但是,改革往往伴随镇痛,很有必要让那些美好和记忆能够在城市长存,守护好属于城市特有的精神家园。

多年以后的这次,重逢杭州,树依然葱郁。树下流动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高尚的素质。仍记得初到此地,便惊异于街道上奔驰的车辆会远远地停驻下来,等待过街的行人。还惊异于街道中间低矮的象征性隔离带。更惊异于公共区域无与伦比的干净和整洁。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竟然放置有鲜花的公共厕所,第一次见到万人游览而并无杂物入水的纯净西湖。

一切的惊异和不解,都在我偶然发现一个低调的公益广告牌后得以释然。那上面写的是“做全国改革试点先锋”。

接触到这里的树、这里的人、这里的景,我决然详细,杭州能够担负起这份责任与殊荣。

较之于此,不得不承认,依然落后着很长一段距离。尽管我们可能有着“三线城市”的盲目自信。未来前进的路还有很长,民众素质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创新思维的开拓差距还有很远。

正道沧桑,前景可期。唯有不懈努力,负重前行。

(0)

相关推荐

  • 桂花树

    进入金秋八月,桂花树浓郁的芳香无孔不入的漫泛,花的香气潮涌般联手秋日景色,让路人迷醉,摇摇晃晃,让你找不到家似的. 桂花飘香时节,去外面走走吧,世界会让你沉醉不归! 那么多的桂花树站立街树的行列,或是 ...

  • 图说大连16:槐是大连的守护树,守护槐就是守护大连

    有人说,看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除了看一看建筑,还要看一看树木,因为树木代表着那个城市的性格.品味. 槐,凝重述怀,吉祥长寿,有守候归来的美好寓意,恰恰符合移民城市的品格. 也因为槐苍俊挺拔.坚强不息, ...

  • 即将消失的村庄( 参花(上))(濮颖)

    2021-04-13 04:18:25 参花(上) 2021年4期 濮颖 每年冬至,我都会想起曾经像鸟雀一样栖息过的小村庄. 苏北平原的村庄大体都是一样的.一律的灰墙灰瓦,一样的茅舍篱笆,就连喇叭花都 ...

  • 双井铺丨桂花又在九月开

    我们街道行人道两边,共有10多棵大小不一的桂花树.记得在七年前大家自发把门前的绿化樟树换成了桂花树.七年里桂花树的成长虽不算大,但每到秋天它们都会毫不示弱,一朵朵粉黄色的桂花,挂上枝头,竞相开放!使街 ...

  • 冬季,行道树修剪关键期!

    行道树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是城市风景的创造者.冬季修剪是行道树日常养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既有利于提升整体景观面貌,又能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一.行道树冬季修剪的5个目标 01. 调整树形,平衡树势 ...

  • 诗歌:一棵桂花树寂静地伫立在街道

    在饥饿面前,一切艺术诸如文学.音乐.电影都只能是虚无的可耻品.最终唯剩下一无所有的荒原,荒芜得连性爱都无能为力.如果你敢质问我们灵魂的深处,就吃掉你.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猪圈> ...

  • 雪后,去西湖看一棵树

    杭州的西湖素来是不缺乏赞扬的,雪后的西湖更是游人如织,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的的赞叹.诗人张然的忆江南中写雪景的句子尤其出彩:瑞雪舞纷纷.留得断桥残雪影.更留堤上履皑痕.玉琢西子滨. 断桥残雪乃是西湖雪景 ...

  • 行道树的美学

    开春后,住所附近的街边常看到园林工人在修剪行道树.马路边的多只是修掉一些过密或旁逸斜出的枝条,但小学旁的老新村里,路两边却是大刀阔斧地劈砍--有些含苞待放的粗大泡桐树被直接砍掉一半,高大的水杉被拦腰截 ...

  • (启书有益)寻觅心中清凉世界,何不问道乳泉仙山……

    乳泉游记 乳泉山坐落于嘉陵区西兴镇孙家沟村,山上森林繁茂,树木种类繁多.是规划中的西山风景名胜区5个景观区之一,与万卷楼.开汉楼.栖乐山和连山湾景区齐名,以独特的生殖.生命.水源和佛像而扬名,是将长寿 ...

  • (启书有益)还记得当年的爆米花吗?那才是童年的天堂

    爆米花香 岁月的那头,村子就是一张底片,黑白间交织.又是冬日了,我却不禁又回想起时年聆听过的声音和经历过的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却又渐渐远去.虽然身在城区多年,但很多时候都想起50公里外嘉陵西路边陲的 ...

  • (启书有益)展示真正的技术,有幸成为首个为其作赋者——康源水务赋

    2015年,应三会镇党委书记廖天元大哥之约,拟为帮扶单位康源水务送上一份具有价值的礼物,思前想后,终于想到这篇文章.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康源水务写的辞赋作品,其间,倾注了被帮扶单位及群众对康源水 ...

  • (启书有益)脱贫攻坚辛苦委屈太多,是时候来点正能量了

    有正能量 下午,我骑着摩托车,和同事一起去菜子沟大峡谷,到了贫困户欧大爷的家,了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改造一新的房屋映入眼帘,家里格外整洁.欧大爷不在,他的家属正在打扫卫生. 对我们已经无法再熟了,一 ...

  • (启书有益)解密一部因特殊原因鲜为人知被封闭后解冻的电影——武训传

    解冻武训 一部在传说中停留了60年的黑白电影,终于抖落历史尘埃,重现本来的面目. 被称为"新中国第一禁片"的<武训传>,最近由一家国内民营传媒企业发行DVD,售价99元 ...

  • (启书有益)文人的虚妄,总是让人伤不起

    虚妄文人 我国文人有许多极伟大的优良传统,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胆大.据说,真正的文章高手可以做到随便拿本书,闭着眼打开一页,指一个词,就能以这个词为主题写篇好文章.要是万一不幸翻着"量子力 ...

  • (启书有益)在绝对的灾难面前,如何才能死的有尊严

    有琴无劫 --泰坦尼克上的提琴手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却映衬得那样的渺小. 我分明看见,在那铺天盖地的海水中,沉沦的豪华游轮并没有沉沦所有人的希望和幸福,那些在忙乱中抛弃爱人的人,身后是茫 ...

  • (启书有益)写在2017的边上——艰辛为谁付流年

    为谁付流年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天应该是12月31日,是2017年最后一天,星期日--尽管已经很久没有关心当天到底是星期几了,周日,周末,乃至假日,早就成了记忆中的概念. 今日,是我2017年上班的第 ...

  • (启书有益)论古代诗人的出道传奇,好玩得溜

    论古代诗人的出道传奇,好玩得溜   那些年,中国还没有网红.没有热搜.没有娱乐圈,更没有微信朋友圈.扣扣空间. 那时候的诗人,就是妥妥的流行文化的风向标. 他们写的作品,被人们广泛传唱(对了,古诗词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