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正世第四十七全文翻译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卷55制分诗解1 刑赏非私相窥止奸

    <韩非子>卷55制分诗解1 刑赏非私相窥止奸 题文诗: 国博君尊,其必法重,令行禁止,于天下也. 是以君者,分爵制禄,法必严重.国治民安, 事乱邦危.法重严者,得人常情;禁令轻者, 失其事 ...

  • 说唱法制

    读<荀子>第二十五章 <成相>三 (峻岫) (原文)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守 ...

  • 道德经57章译文/原文:何为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何为无为自化?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五十七章 无为自化章\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13清静俭约政和民安

    题文诗: 君人之道,处静修身,下则不扰;俭约率下, 民则不怨;下扰政乱,民怨德薄;其政乱则, 贤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其死.故人主好, 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 驰骋田猎,出入不时;百 ...

  • 《管子》四时第四十全文翻译

    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圣,四时曰正.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 ...

  • 《管子》正第四十三全文翻译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如四时之不貣,如垦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 ...

  • 《管子》地数第七十七全文翻译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 ...

  • 《管子》明法解第六十七全文翻译

    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得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竟内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q ...

  • 《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全文翻译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 ...

  • 《管子》地图第二十七全文翻译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 ...

  • 《管子》兵法第十七全文翻译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 ...

  •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全文,翻译赏析

    阖闾内传第四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 ...

  • 《三国志注》吴书十七全文,翻译赏析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徐众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