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了人类未来?一场持续1780天的实验,警示性不容忽视

  一说起“乌托邦”这个词,你一般会想到什么?电视剧《奋斗》里的心碎乌托邦,还是文学作品《乌托邦》、《美丽新世界,或是《饥饿游戏》里的反乌托邦?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卡尔洪(John B. Calhoun)为老鼠建了一个“乌托邦世界”进行实验,但没想这个实验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被暗喻为人类的结局。

  这个实验叫“老鼠乌托邦(Mouse Utopia Experiment)”,实验过程是为几只老鼠建造了一个封闭空间,里面有吃不完的食物和水,并且令它们不受气候变化和疾病、天敌的威胁。简单来说,就是让老鼠生活在“天堂”里。而实验目的是预测在有限空间,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会产生什么影响,以此来论证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早期实验:数量始终突破不了200只!(知道实验过程的可以略过中间段)

  其实早在1947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啮齿动物生态计划的卡尔洪教授就开展过一次实验。当时他户外农田为5只怀孕的母鼠建造了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英尺(930平方米)的“鼠城”,可容下5000只老鼠生活,无限提供食物并保护老鼠免受天敌、疾病威胁。

  实验初期,老鼠数量在预计中成几何增长。但不知道为什么,当老鼠数量达到150只时,就停止了增长。而在为期28个月的观察时间里,老鼠的总量始终未能突破200只,可以说实验是失败的,实验并没有出现老鼠拥挤的情况。在食物、空间都不是问题的情况下,究竟什么因素阻碍了老鼠数量的增长?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这一切?卡尔洪摸不着头脑。

中期实验:老鼠世界礼崩乐坏!

  卡尔洪在1954年进入了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署,工作还是研究老鼠。在1958年,他将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的谷仓二楼再次进行实验。这次他完善了上次的设计,建造了一个类似盒子的空间,设置了4个相通但有差异的方形区域,大小都为3米x4.3米x2.7米。每个区域可容纳40只老鼠舒服生活,然后将32和56只年轻性别相等的鼠群放进去对比实验。

  结果他发现,母鼠很快就平均分布在各个区域,而公鼠则明显分成了“三六九等”的阶层,分别是占统治性公鼠、太监鼠和其他三类低端公鼠。当老鼠数量不断增长、空间日趋拥挤时,统治地位的公鼠变得非常暴力,时常攻击其他低端公鼠和幼崽。而部分低端公鼠追求无差别结合,并经常吃掉幼鼠尸体;一些则表现无欲无求、行动缓慢,除了吃饭、打扮和睡觉以外,它们不会做任何事情。

  当实验在1962年停止时,卡尔洪还将其中4对最健康的老鼠进行放养,结果它们无一能养育后代(全部夭折)。后来他以此实验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论文,将老鼠行为异常堕落现象称为“行为沉沦(behavioral sink)”,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很多小说作品直接引用。而此论文也被很多学者解释为世界人口过剩可能发生的事情。

老鼠乌托邦:第25号宇宙!

  然而卡尔洪并没有就此结束实验,他在1968年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更完美的老鼠世界,称为“25号宇宙(Universe 25)”。

  “25号宇宙”是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的正方形盒子,里面设置走廊、楼梯等等,四面都是高层公寓式的筑巢区,一共可容纳3840只老鼠。而所有的食物、水、筑巢建材都在底部区域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卡尔洪就放入了4对健康、48天大的老鼠。而老鼠也在按计划繁殖,3个月后第一批幼鼠降临,一年内达到了620只。然而,神秘力量又出现了。最初老鼠数量几乎每隔55天就会翻倍,但在315天后,老鼠的数量需要145天才会翻一番。到了560天,老鼠达到了巅峰的2200只。

  从315天到560天间,理论上达到3840只老鼠才会出现巢穴短缺的问题也在此时出现了,同时老鼠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在成年老鼠依然统治时,一些年轻的公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它们便往在25号宇宙的中央聚集,表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无欲无求的状态,而一样的母鼠则爬到较高的区域躲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无欲无求的公鼠变得暴力起来,开始互相攻击。

  当老鼠数量不断增加,无处可去的小鼠数量也越来越多,它们堆积在老一代公鼠的领地周围,以至于老一代公鼠的领地意识变弱。老一代公鼠领地观淡化,负责哺育母鼠的攻击性大大增强。而且哺育母鼠的攻击是无差别,就连自己尚未断奶的幼崽都被逐出巢外,以至于被遗弃的小鼠甚至会50多只挤进原本仅能容纳15只老鼠的空间里。

  到600天后,老鼠社会崩溃持续。雌性停止繁殖,而雄性变得不繁殖、不争斗,仅仅进食、饮水、睡眠并为自己梳毛,一身光滑无伤疤,故被卡尔洪称为“美丽的人”(the beautiful one)。后来卡尔洪同事从25号宇宙中借出了几只“美丽公鼠”和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母鼠放到新‘宇宙’,也没有激起几只美丽公鼠心中的一丝涟漪,如同灵魂死掉了一样。

  其实当老鼠数量急速下降时,一些乐观人士一度猜测老鼠会不会意识到它们种群要灭绝从而恢复活力、重新繁殖。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且就算有估计也来不及,因为它们都老了。到1970年5月,最后一只幼鼠出生便再没有新生。

  到1973年5月23日的时候,最后一只公鼠死亡,“25号宇宙”的终焉来临了,历时1780天。就这样,“25号宇宙”在没有经历灾难浩劫、没有疾病、没有饥饿的威胁下,从老鼠天堂到毁灭用时不到5年。

  后来有没有“26号宇宙”不知道,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前面24个宇宙的结局是什么,相信大家都能猜到。

写在最后:

  这个实验在短视频上被很多大神解读,将那2000多只老鼠的命运暗喻为人类的结局。但是这个所谓的“25号宇宙”,在很多科学家看来存在了极大的不严谨性

  首先实验场所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没有什么说明,老鼠出生率分布随地理位置出现的偏斜也没有解释,也没有对照组。其次2000多只老鼠都是4对老鼠的后代,近亲繁殖的问题没有考虑。

  最重要一点,用于实验的挪威大鼠是被人类加以驯化过的,其在自然界里是一种等级分明的社会性动物,每个都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同时成年个体间存在游戏性质的打斗,因此在狭小空间下容易升级为攻击行为。所以当年科学家指出,这个实验与其说是老鼠密度问题,不如说是‘第25宇宙’本身就有问题。

  不过个人看来,一些警示性还是存在的,比如心理层面的“拥挤(焦虑)”。时常能听到或看到小孩要赢在起跑线上、男女比例是多少多少,有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等等,不可否认,再多的生活哲学都无法改变现状,唯有相互关心让彼此心灵更美好。所以从你我的互动开始可以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