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劫误汗及其治法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 真解》之“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解:本条文当归属太阴篇. 传统理论用太阳证及营卫不和证来解读桂枝汤证,导致桂枝汤证的大部分条文无法正确理解与运用.严格意义讲,桂枝汤证属太阴病范畴,桂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4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3期 第10条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解字已解.家字.了字也解了. 湿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寒家,表解而不了了 ...
-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10/20日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啊,晚上好,我们继续进行伤寒论课程的学习,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去看第30条的一个条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 ...
-
收藏 浅析《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思路
原创 徐远怀 星光片羽 2021-10-25 作者:徐远怀 文章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注:为书写方便,把"第···条文"省略成"数字."-- ...
-
不解肌;而以火劫汗,伤阴致变四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10 一法,辨阴未尽亡. 一法,辨邪所由解. 一法,不得汗,反躁,必圊血. 一法,辨脉微而数者,不可炙. 23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 ...
-
不解肌或误汗病邪入里用五苓两解表里二法
----------读<尚论>学<伤寒论>-8 19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愈.(原文74条) 伤风证 ...
-
“火劫”之后,“木劫”之前的圆明园
谢满禄于1882年前后拍摄的知过堂.知过堂是濂溪乐处景区内最后一组建筑,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所建.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因濂溪乐处景区位置偏远,并未被英法联军所焚毁,从照片上可以看到, ...
-
误治导致的汗出不止如何解救?老中医教您误汗的三种症候的应对方
误治导致的汗出不止如何解救?老中医教您误汗的三种症候的应对方
-
《燕祈儿》第七十八章 冰火劫
第七十八章 冰火劫 出了房间,就看到门口立着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丫头,正在打瞌睡. 祈儿吓一跳:"你在这儿作甚?" 小丫头看到祈儿,露出笑容:"主人让奴婢在这儿伺候,您 ...
-
中医松楠:汗法运用需谨慎,看仲景经方如何拯救误汗证
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中,太阳病是人体感受六淫外邪,正邪交争于机表出现的病证,故<伤寒论>把太阳病列为六经证治的第一阶段,有"六经藩篱"之称.太阳病变部位 ...
-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液)[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风为阳邪,火亦属阳,中风用火劫,故称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指邪热炽盛)则欲衄,阴虚(指阴津不足)小便难,阴阳 ...
-
经方中医三剂治愈产后误汗变证之症 (避风避寒,警惕产后月子病)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产后误汗变证 [一诊] 患者周某,女,27岁,产一男婴,产后4日偶感风寒,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有医给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支,口服复方阿司匹林2片,并嘱其加被取汗.汗后头身疼痛有所缓解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84、少陰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284.少陰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解:中医治则为损有余补不足,纠偏求平.阴虚误用温法或阳虚误用错误的温法(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附子汤.真武汤等皆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