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各时期“三大”特色作品60幅!

李苦禅的仙品之作《喁噞江中月,疑是香饵投》

李苦禅笔下的花鸟世界,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等作为题材作画。他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李苦禅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驾驭笔墨的能力,驾驭写意技巧的能力是惊人的。对于他来说,画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挥洒。

李苦禅创作

一、尺幅“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

如:巨幅《盛夏图》(荷花图),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纸接成而画,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 李苦禅作品庞大的画面。

李苦禅 《盛夏图》

又如《墨竹图》此系三幅丈二纸合成之“通景画”,又称《劲节图》,是自大唐有画竹以来首幅最大篇幅之写意墨竹,作者以83高龄,临纸凝神,捉如椽大笔,令通幅巨干刚枝、繁疏刀叶,皆笔笔真砍实凿而成,非平生深厚博瞻之功力修养,安能铸成如此鸿篇巨制?此图以“劲节图”点题,更题云“古人云,胸有气节方可写竹”,真“画如其人”也!

李苦禅《劲节图》

如《绿雨清竹之乡》,描绘的是,在雨后的芭蕉叶下,几只四下张望的鸬鹚停住在浑厚朴拙的巨石上,神态各异,正在享受雨后的清新空气。鸬鹚头颈用朱色没骨画出,圆睁的双目使水鸟显得精神奕奕。四周景物围绕主题描绘,点明了鸬鹚的生存环境。笔墨自然,无矫揉造作,色彩单纯,造型简洁。

又如《茨菇鹭鸶》,画中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只鹭鸶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李苦禅用粗朴、厚实的墨色画出芋叶、鹭鸶,用线条勾勒叶筋、水草。表现了江南的自然野趣。

李苦禅《茨菇鹭鸶》

《荷塘翠鸟》图,一只翠鸟飞过微风轻拂的荷叶,露珠点点而落,在莲塘残叶之间,充满生机。

李苦禅《盛荷塘翠鸟》

如《教子学飞翔》图,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

李苦禅《教子学飞翔》

再看看下面这幅李苦禅渔鹰题材最大作品《渔乐图》:

李苦禅渔鹰题材最大作品:渔乐图 1980年作品

此幅丈二巨幅,是苦禅老人一生所绘渔鹰题材之最大者。九只渔鹰或栖或游,姿态各异。画面以近景石岸和远景水口“夹出”一道开阔水域,少许水草、芦苇与点点浮萍益现泽畔生机。渔鹰动态的多变反差可使观众自然产生“良性错觉”的动感,非有娴熟的速写功底和谙察渔鹰生态的体验,是难成此作的。

二、大笔画小品

李苦禅作画不仅尺幅大,而且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晕章,用大笔画小幅作品。李苦禅谈笔墨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厚”。

李苦禅静物作品: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的墨菘图:儒生本色爱清淡

李苦禅静物作品:鲜如玉笋

李苦禅创新作品:枯梅仙花堪祭腊

李苦禅的鱼作品:海鳞潜底

李苦禅花鸟作品:濠上之乐

李苦禅花鸟作品:过秋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墨兰图

李苦禅写意作品:人道青藤是前身

三、大繁大简

李苦禅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朴归真,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李苦禅渔鹰作品 水禽墨戏 1932年

此幅系表现渔鹰成群结队游戏之态,各个动态有大幅度反差;张翅昂首者居后,推波助澜,益使通幅生机盎然;复因居前者嘴出画外,跃跃向前之动感尤现自然活泼。应当提及的是:将渔鹰特写移入中国写意画乃苦禅大师之首创。如今能从报刊上见到的李氏早期写意渔鹰系其1927年和1928年之作。

李苦禅 松下苍鹭 30年代

苦禅大师的绘画题材皆不摹古拟师,乃出自亲身观察的大自然,并以西画速写的手段,把自己感到有魄力的大型禽鸟移入大写意画中,苍鹭即系其常写之题材。但造形和动态都予以夸张,连配景之松、竹也随和了主体之动态,又以坡草之姿渲染

李苦禅 展翼鸬鹚 30年代

《展翼鸬鹚—渔鹰》此幅作品里画的渔鹰皆为最具特点的姿态,它捕鱼休息时晒翅之姿即如是。作者在少年时代曾于家乡河中多见渔民养之,遂写生入画,并将美处夸张,不美的双足则以鸭足改之。此幅系其为人讲述渔鹰时所作,至晚年方从友人处复见之,并题字于上:“此少年所作,见之如梦境。尚存人间,幸哉!八六叟苦禅题。”

李苦禅 英姿40年代

李苦禅很早就探讨将“青绿山水”画的技法融入大写意画之中,但他不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纯形式主义式的探索。他认为“形式理应为创作的表现内容服务”。此幅的“浅绛法”(又称“小青绿”)山顶表现的是祖国锦绣河山之一隅,而朱砂色的烟云正是那抗击日寇犯我神州中华的连天烽火!从而更加烘托出了我神圣中华之化身——雄鹰的凛凛英姿了苍鹭迎风举步的气氛。石头和远山则稳定了构图,拉开了空间。

李苦禅鹌鹑作品:荒渚野禽

李苦禅双鸡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墨荷双翠

李苦禅花鸟作品:五月枇杷正满林

李苦禅荷花作品:清气图

李苦禅荷花作品:荷塘翠羽

李苦禅菊花作品:重阳声色

李苦禅翠鸟荷花作品:朝晖

李苦禅的墨鸡作品:泼墨鸡竹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木笔纪留啄木声

李苦禅被摹录最多的作品:荷花翠鸟

李苦禅花鸟作品:仙姿劲节

李苦禅花鸟作品:红梅怒放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雪侮霜欺芳益烈

李苦禅荷花作品:迎朝晖

李苦禅花鸟作品:葡萄双雀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浓春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松荫

李苦禅花鸟作品:雄鸡图

李苦禅花鸟作品:与天同契

李苦禅鱼鹰力作:赤峰白羽图

李苦禅黑白双鹰作品:苍鹰不搏即鸳鸯

此幅作品以黑白双鹰合为一起,是作者独创。黑鹰上设白翅少许,白鹰上设重墨无多,又是早年以“太极图”原理之妙用的再现。古松干粗叶稀,怪石底小上大,乃大巧之拙。通幅笔触颇重,力度之大,古人所谓“金刚杵之笔”又安能胜此?此题源于白石大师,作者说“齐老师说“何为鸳鸯?一双鸟友好相处即是鸳鸯。”

李苦禅单鹭作品:荷塘野鹭

此图融八大山人墨韵与徐青藤笔意于一炉,洒脱而不失严谨,经营而了无造做,行笔舒畅而绝无荒率,运墨淡雅而极富层次。所绘荷塘之景非他人成稿故材,乃系自家于大自然中观察写生所得,故生气勃勃,尽去书斋画室闭门造车惨淡经营之弊。禽鸟跃跃之姿更去近世画者僵式之病,堪称「逸品」。

李苦禅单鹭作品:墨荷苍鹭图 1959年

此图与荷塘野鹭系同一时期之作,堪称“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淡墨至极而不灰不滞,是荷塘朦胧雾气之恰当表现。论章法,其荷低压,竹崖高处,益显“大自然一角”之气势。李苦禅常云:“当画外求画,境界方大”。论造型,此禽姿式动态较大,颇富生机;形象夸张合理适度,故不流于怪谲

李苦禅鹭作品:青松白鹭图

李苦禅在教学中力倡“从大自然中取画稿,勿从古人书中觅画稿”。故以“写生——习作——创作”之“三步曲”贯彻其写意基本教学之始终。此图系课堂示范之作。每只鹭皆有标本为写生代用对象,师生一同写之,而后将自然中观察之景合而成画。留意其对足爪结构与松干之透视关系处,何等严谨,亦知其西画速写之功底也。此画同稿者共两幅,各藏馆库,无一外流,倘有其三,必是伪造者。

李苦禅的鹰作品:碧崖白鹰 1962年

李苦禅认为“西瓜略施盐方甜,白禽少加墨方白”,故作白鹰多于背和颈着些墨,略施白粉,更以“青绿山水”法之景衬托,益显洁白。此图是用未提纯之粗石绿染就,作者认为“如此才有些油画调子的意味”。复以花青着藤叶,烘远山,染浅水,益增碧崖清爽静谧之感。也看出“中西融合”而非“中西撮合”之成就。

李苦禅双鹭作品:双禽白荷 1963年

此图章法巧妙地运用了收、放、圆、切的“形式感”:两张荷叶,叶筋呈放射状,乃以轮廓线圆而收之,又以水草扬而破之,防呆板又增层次。白荷呈放射状而以重墨花蕊略收,以墨鹭、萍点拢之。双鹭合为大半圆形,却以上首眼嘴沿切线方向引出画面。顺便以题字充其左角,以破左右两角对称之呆板。

李苦禅的鹰作品:松石苍鹰李苦禅 60年代

《松石苍鹰》:在松顶高岩之上,雄鹰呈跃然欲飞之状,取由静变动之一瞬,是“闪电无声待惊雷”乎?作者在晚年的题字是“写鹰松石当写脑中所理想者;抛去实际愈远而所要者亦愈近也。”乃作者“意象”观念之记录。作者笔下雄鹰非止一种自然鹰之表象而已,是作者综合雕、鹫、鹰、隼多种猛禽而首创的独特意象,对近世影响日见彰显。

李苦禅苍鹭作品:柳下双鹭 60年代

柳下双鹭:此图两只苍鹭皆以洒脱笔触浑为一个整体。一只之头衬乎前而埋于中,一只之头略起犹缩而将视线方向引出画外;四足三立一斜、三密一疏,以交错之爪收底。苦禅老人之友“意拳”大师王芗斋云“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苦禅老人云“练拳要整,大写意同此理,也要留意一个'整’字”。至于垂柳,是造宁静气氛之用也。

李苦禅苍鹭作品:泼墨风竹苍鹭 60年代

泼墨风竹苍鹭:“现代派”理论家云“凝固中的流动美”。静察此图,苍鹭通体之墨色与笔触之美,当悟是理。此禽之姿,于曲颈,曲腿同直立之腿的对比和大角度动态中,可窥作者写生造型根底之厚,其写禽立足之稳、岩石之坚又在同风竹之动的对比中,展现出作者“把酒临风”傲立千秋之气慨,通幅尽徐青藤之风骨、石涛之神采。

李苦禅渔鹰作品:湖边之景 1964年

李苦禅少年时即爱观看渔鹰,并于二十年代初将它们移为画材,至三十年代方多有画之者。此图章法甚奇:在上下青石“夹出”的水面,两近一疏、横中略斜地“摆”上三只渔鹰,复以垂竹与箭耸之水草纵而“破”之,又于纵横“分割”成的块块空白中,以浓淡萍点调整疏密,错落间平添灵动之感。

李苦禅 霜叶委地、群禽栖之1964年作品

李苦禅较早地突破了写意画长条幅之成规,大量采用了1:1的“斗方”构图与2:1.33的短幅构图,对时人影响颇广。他认为“斗方”最宜借鉴汉画砖与石刻之构图“摆上长长短短不同角度、不同粗细、不同份量的线、条、块、令疏密得当,古朴憨拙。”此图的章法即是这种“形式感”意识的最佳表现之一。

李苦禅双鹰作品:双栖图1973年作品

自二十年代初期,李苦禅将渔鹰首创引进写意画之后,一生常写之,至老年而乐此不疲。此幅一对渔鹰相对栖息,浓重的用墨和合适的留白,表现出渔鹰那特有的密羽光泽,又将其足“改造”为鸭足且加夸张,更显得舒展稳定,全然是他亲自饲养与速写渔鹰的当然成果。再配景形成了稳固的“L”构图。

李苦禅的双鹰图:远瞩 1978年作品

作者一生擅画鹰,是爱其雄壮气质使然。此图以巨石、松冠与濛濛远峰置于雄鹰栖踞之典型环境,气势已然宏大。双鹰相偎而踞,浑如一座金字塔——近乎等边三角形——乃最稳重“形式感”之造型。双鹰两头合一,瞵瞵双目并视远方,浩然之气沛乎六合!全然作者人格风骨之化身。是作者老年画鹰之代表作品。

李苦禅大写意巨作:远瞻山河壮 1979年作品

此图为189×300公分。苦禅大师平生爱以丈二巨幅写松崖群鹰。遂将大写意花鸟画拓向浩然宏伟之新境界,一扫孤傲、凄寒之旧习,扑面而至的乃是壮美、博大之新气象。题之“远瞻山河壮”全然是以已身同祖国壮丽山河融为一体的寄托。作者纵横挥洒的浓墨,将大鹏——中华刚毅精神之化身的雄鹰突现于山巅之上,不愧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写意巨作。

李苦禅渔鹰代表作:鱼鹰图 1979年作品

此系作者渔鹰题材之代表力作。此姿态前人笔下未有,乃作者早年速写渔鹰之稿所成。他说“远侧翅膀透视形状最难画好,非靠写生不成”。此幅将其复杂造型尽以轻松简捷之笔墨浑然一体一气哈成,图中巨石奇诡之形,简炼之迹,不亚朱耷。近处四笔焦墨水草与远处水墨萍点自将平阔水域展开。实为一生笔下无数渔鹰作品之结晶!

李苦禅花鸟典范作品:白鹭 70年代作品

此幅小品谈雅明快。作者认为写意“白描”写禽较“泼墨”写禽更难,严谨则易拘紧,潇洒则易疏散。作者最崇八大山人“白描”之线,认为它“棉里藏针刚柔相济”。此幅以如是之线率意勾出白鹭,以花青萍点配合焦墨腿、目、嘴,衬得鹭身无比洁白。大面积萍点的疏密错落更似平阔水域的波光,殊感清爽。亦系作者将西画光色调子之感觉与大写意笔墨有机融合的典范之作。

李苦禅的鹰作品:松石双鹫图 1980年作品

此幅双鹰章法,同林良、八大山人之鹰一脉相承,但构图更加饱满,笔墨着力尤壮。鹰之造型全系自家风貌:眼、嘴、爪夸张其方形,嘴勾尤显,背、翅、胸、腿亦厚重有加,故其雄壮威猛大胜乎古人,对时人后人影响更为深广。时人遂有“悲鸿善画马,白石善画虾与苦禅善画鹰”之盛誉,播于四海。

李苦禅《松鹰图》

往期精选

1.

2.

3.

4.

5.

6.

7.

8.

注:很多朋友没有养成阅后留言和点赞的习惯,请动动您的思想和手指对文章进行留言和点赞,感谢您对小编的支持。

书画分销商城,零投资让你开画廊,有个手机就够了,一个圈子,一群人,做一件事!

权威艺术资讯发布,书画收藏鉴赏知识,探讨文化发展方向,弘扬中华传统国粹!

聚焦全球,热点速递,不止吸引的眼球 ,获得更多的是资讯和正能量!爱传播,爱分享,在您的朋友圈,您不是高富美,便是高大上!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149342345@qq.com

小编微信:15611112092

服务热线:010-88982068

(0)

相关推荐